共71043条记录
[摘要]:作者丨朱承哲学博士,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文章摘要胡适对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的塑造居功至伟。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之劣根的批判和反省,胡适认为只有“推到重来”才能塑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国民。胡适在“文学革命”中,主张用“新国语”来实现国民思想的改造;他还强调,独立和理性是最为重要的国民意识;在他看来,塑造新的国民意识,科学精神既是目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另外,他还特别提出平等对待女性,甚至认为女性可以现代... [发表时间:2023/6/15 9:21:00]
[摘要]:近期看了较多的国内外刊物送来的文章,故谈一点审稿感想。我这里说的刊物是指比较严谨和行业中比较有水平的学报,而不包括那些见钱就刊的垃圾期刊。个人觉得,眼下可能最能实话实说的学术评价是审稿人为学报评审论文,为什么呢?理由可能有以下十条:首先是学报需要审稿人实事求是地写评语。因为学报通常有较高的稿件淘汰率,如果审稿人都说好话让稿件通过,那学报怎么淘汰稿件啊,白送审稿费啊?如果这样主编和编辑可就没法当下去... [发表时间:2023/6/15 9:24:08]
[摘要]:历史学家杨念群有个笔名“鬼今”,他自诩“今天的魔鬼”,做学问之余,评点历史、关注现实。▌没用就是历史最大的用处曾祖父是晚清名士杨度,祖父是著名的留德化学博士杨公庶,外婆是梁启超的三女梁思庄,杨念群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门之后。生于这样一个家学深厚的大家族,杨念群从小便在祖父的引导下学唐诗,熟读《史记》《资治通鉴》。1981年,17岁的杨念群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相比于同代学者,他没经历过上山下乡... [发表时间:2023/6/15 9:19:16]
[摘要]:中西文化比较,特别是中西哲学比较,是当代中国学术的重要课题,也是将来至少一百年内不可回避的话题。然而,至今为止,仍然有不少人把握不住中西比较的宗旨,不明白比较的目的不在于争意气,而在于通过比较促使中华文化开拓视野、认清形势、制定切实的发展规划。中西比较不是要比出双方的优劣,而是要在比较中找出自己文化的欠缺,以求改进。我认为,在一般意义上,历史有进步,文化无优劣。然而,文化虽然无优质文化和劣质文化之... [发表时间:2023/6/15 9:14:21]
[摘要]:“一个鬼故事只有在叙述者设法说服她的听众停止怀疑时才能成功,即便只是暂时的……一个恰当构建的故事,将提供对现实世界信仰体系的一瞥,因为它会遵守类似于真实世界的规则。”在本研究开始时,我们简要提到了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有关人死后存在的观念,虽然有些差异,但大多数社会对这类存在都有类似的想象,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使用“鬼”这个词来指代这个存在。正如第一章所讨论的,我们将鬼视为一种文化建构,但它们也协助构建... [发表时间:2023/6/15 9:21:41]
[摘要]:当你成为一名硕士生博士生以后,你会碰到导师以及其他新的同学和老师。实际上,在此之前,在你的生命之旅中已经出现过许多人,父亲、母亲、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以及其他的人。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矜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但是,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下面几个故事,完全是从书上抄来的,原题目是“如果没有那个人”。(刘墉... [发表时间:2023/6/15 9:14:53]
[摘要]:宋神宗登基后,希望通过变法,改变宋朝建国以来在对外关系上的被动局面,开疆拓土,建立超越列祖列宗的丰功伟业。变法最大的障碍,是财政困难。要解决财政困难,就必须找到那个善于理财的人。宋神宗的第一人选,原本是做过两任三司使(财政部部长)、走儒家路线的张方平。但偶然因素改变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张方平刚刚就任参知政事,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他的父亲就过世了。按照儒家的礼制,张方平丁忧守制,退出了政坛。最终上来的... [发表时间:2023/6/15 9:18:11]
[摘要]:“在任何学科领域,是否有一个好导师将决定学生的研究生涯初期的成败”,什么样的导师是好导师呢?2005年,Nature创立了theNatureawardsformentoringinscience,用于表彰在指导研究生方面卓有成效的导师。有关人员广泛收集总结了学生们对其导师的评价,总结成了给导师的16条建议,如对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尊重,对学生职业发展(甚至选择非学术道路)的尊重等等。下文分别列出这1... [发表时间:2023/6/15 9:23:03]
[摘要]:“基础研究不够基础,做成了无目标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不够应用,做成了低水平的基础研究。”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一份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科学问题凝练,持续提升国家基础研究整体效能”的建议中表达了对我国基础研究现状的忧虑。金力指出,当前,一些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发现和聚焦相关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而是围绕同行关注的热点,形成一些看似有价值的理论或应用成果,但... [发表时间:2023/6/15 9:16:58]
[摘要]:一、引言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附近”(thenearby)这一概念在城镇化发展、城市基层治理、社区营造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将“附近”作为构建丰富在地性的一种崭新的研究取径。最早提出“附近”概念的人类学家项飙指出,“附近”是一个不同立场和背景的人们在生活常态下频繁相遇的生活空间(alivedspace),可以不断地增加人们看到多维世界的能力(capacitiesofseein... [发表时间:2023/6/15 9:13:32]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