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25415.博士后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23年度招收公告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现开始招收2023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兹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1998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含中国史与世界史两个学科方向。我所研究范围涵盖世界历史各领域和各时段,现有11个研究室(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日本与东亚史、西亚南亚史、非洲史、拉美史、欧洲史、俄罗斯中亚史、美国史、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一带一路”史、全球史... [发表时间:2023/6/25 14:16:39]

  • 25419.沈长云: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

    [摘要]: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就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并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其中,居于这五个特性之首的中华文... [发表时间:2023/6/25 14:12:55]

  • 25416.黄梓根:领会“结合”要义 读懂中华文明

    [摘要]: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还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 [发表时间:2023/6/25 14:15:12]

  • 25411.彭丰文:在历史视野中推动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

    [摘要]: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要讲话精准地把握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文化根基,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贯穿古今的宏阔深远历史视野中考察探究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发表时间:2023/6/25 14:22:55]

  • 25413.王泽应 周宇: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内在机理和“亘古亘今”的精神魅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断流的“亘古亘今”的文明类型,可谓世界连续性文明的典范,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内化力、延续力和凝聚力。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有言:“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 [发表时间:2023/6/25 14:21:43]

  • 25418.韩建业: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贯穿古今且相互联系

    [摘要]: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华文明有五个突出的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可以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要前提。... [发表时间:2023/6/25 14:13:28]

  • 25412.韩国河: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新人

    [摘要]: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作为一名历史和考古工作者、教育者,读之令人振奋,听之令人鼓舞,学之思绪飞扬。我们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赓续历史文脉,厚植家国情怀,肩负文化使命,努力培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新人。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2019年... [发表时间:2023/6/25 14:22:20]

  • 25417.张伯江:珍爱文化载体 建设现代文明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高度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宏观概括,也是我们从事文化观察与文化研究时准确把握其形态特质的关键理念。中华文明历经千载生生不息,以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稳定厚重的载体,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品质和精神。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维系着民族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肩负着文明传承和社会革... [发表时间:2023/6/25 14:14:07]

  • 25414.吴根友:百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辩证法

    [摘要]: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于“两个结合”问题,又作出更为深刻的系统化阐述。“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发表时间:2023/6/25 14:21:06]

  • 25420.真理之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发表时间:2023/6/25 14:12:22]

首页<<2539254025412542254325442545>>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