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癌细胞通过肿瘤免疫相互作用逃避T细胞介导的杀伤,其机制尚不清楚。树突状细胞(DCs),特别是1型常规树突状细胞(cDC1s),介导T细胞的启动和对肿瘤的治疗效果。DC功能是由模式识别受体编排的,尽管涉及的其他信号仍然不完全确定。营养物质是适应性免疫的新兴介质,但营养物质是否影响DC功能或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的通讯在很大程度上尚未解决。2023年7月5日,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迟洪波团队在Natur... [发表时间:2023/7/13 17:09:29]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癌症,但CAR识别的抗原缺失是一个主要障碍。2023年7月5日,宾夕法尼亚大学马乐园及麻省理工学院DarrellJ.Irvine共同通讯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Vaccine-boostedCARTcrosstalkwithhostimmunitytorejecttumorswithantigenheterogene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C... [发表时间:2023/7/13 17:07:22]
[摘要]:天气预报对科学和社会都很重要。目前,最准确的预报系统是数值天气预报(NWP)方法,但是,此过程的计算成本很高。最近,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在加速天气预报方面显示出数量级的潜力,但预报精度仍明显低于NWP方法。2023年7月5日,深圳华为云田奇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Accuratemedium-rangeglobalweatherforecastingwith3Dneuralnetworks”... [发表时间:2023/7/13 17:06:53]
[摘要]:2023年7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蒙国宇教授团队受肿瘤学权威期刊TrendsinCancer(IF=18)邀请,在线发表标题为“TranscriptionfactorabnormalitiesinB-ALLleukemogenesisandtreatment”的综述文章。该综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易经”的概念——“太极生两仪,两... [发表时间:2023/7/13 17:06:26]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有助于更好地了解AD的病理生物学。已知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与参与Aβ产生的APP、PSEN1和PSEN2基因突变有关;然而,这些遗传缺陷仅在10-20%的FAD病例中发生,更多的基因和导致FAD的新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2023年6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BMC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Aberrantpalmitoylat... [发表时间:2023/7/13 17:05:57]
[摘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吴宏伟研究员课题组诚招博士后课题组长简介吴宏伟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骨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吴宏伟是中南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师从骨科再生医学领域著名专家欧阳宏伟教授。为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年委员会骨肿瘤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青年委员会骨肿瘤学组青年委员。近5年独立主持及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省科技厅重点研究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 [发表时间:2023/7/13 17:05:25]
[摘要]: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特异性GABA转运体(GATs)进行循环。GAT1主要表达于轴突的突触前末端,由于其在GABA转运中的重要作用,是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2023年7月3日,清华大学闫创业和YafeiYuan共同通讯在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basisforsubs... [发表时间:2023/7/13 17:04:55]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丁香学术,作者夏扶疏一直以来,研究人类胚胎对于理解人类发育的早期阶段意义重大,但目前这类研究受限于伦理道德要求,大多是在接受体外受精的个体自愿捐赠的剩余胚胎中进行的,人类对于胚胎发育机制的了解仍有很多空白和未知。2023年6月27日,两项背靠背发布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的研究宣布,科学家已成功使用干细胞创造出全球首个人工合成的人类胚胎模型,类似于人类发育最早阶段的胚胎。无需精子... [发表时间:2023/7/13 17:04:22]
[摘要]:核碱基修饰在真核生物mRNA中普遍存在,它们的发现导致了表转录组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出现。最丰富的内部(非帽)mRNA修饰是N6-甲基腺苷(m6A),对其的研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转录后基因调控的理解。此外,许多其他mRNA修饰因其在RNA代谢、免疫、发育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2023年6月27日,北京大学伊成器团队(孙含笑、李楷及刘聪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ReviewsMo... [发表时间:2023/7/13 17:03:39]
[摘要]:H2A-H2B组蛋白二聚体的丢失是活跃转录基因的标志,但是在非经典核小体粒子的背景下,细胞机制的功能仍然不为人所知。而与其他染色质重塑因子不同,INO80更倾向于重塑六聚体,但为什么INO80更倾向于六聚体而不是核小体仍然不清楚。2023年6月29日,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SebastianEustermann团队(张敏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Hexasome-INO80compl... [发表时间:2023/7/13 17:03:12]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