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资源团队系统鉴定并解析了有益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新型脂肽类植物免疫激发子及其调控植物免疫的功能机制,相关成果以“PseudomonasCyclicLipopeptideMedpeptin:BiosynthesisandModulationofPlantImmunity”为题,发表在工程技术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ngineering》上。 ... [发表时间:2023/8/18 16:10:04]
[摘要]: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维管束真菌病害,由于病原菌致病机制复杂,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不清楚,这成为有效防治该病的关键难题。近年来研究表明,大丽轮枝菌通过分泌大量致病相关毒性蛋白抑制寄主植物的免疫反应,使寄主发病。探究这些毒性蛋白的致病机理及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是该病综合防治及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工作。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Communicat... [发表时间:2023/8/18 16:22:39]
[摘要]:果荚炸裂对野生豆科植物种子传播及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造成豆科作物种子流失、产量减少等不利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豆科植物果荚炸裂抗性的形成及其进化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研究组利用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鉴定到两个调控果荚炸裂的位点qPdh1和qPSH1,其中qPdh1起主效作用,Pdh1功能丧失型(LoF)变异是调控栽培大豆果荚炸裂抗性的主要遗传基础。进一步分析发现,Pdh... [发表时间:2023/8/18 16:17:44]
[摘要]:科研进展 RESEARCH8月7日,JIPB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研究组题为“TheaquaporinMePIP2;7improvesMeMGT9-mediatedMg2+acquisitionincassav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木薯水孔蛋白MePIP2;7能够与镁离子转运蛋白MeMGT9直接在质膜上互作,协同木薯维管束细胞内水分和镁离子的跨膜转运,从而提高木薯对水... [发表时间:2023/8/18 16:09:29]
[摘要]:麦蚜是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位列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十大一类农业害虫之一,我国麦蚜(主要是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在我国又称为荻草谷网蚜(Sitobionmiscanthi)常年为害面积达2亿亩次,造成小麦减产20-30%,在大发生年份可造成60%的产量损失。培育和利用小麦抗蚜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和绿色的麦蚜防控措施。但由于目前针对麦蚜-小麦互作分子机制了解较少,抗蚜基因资源不足,造成小麦生... [发表时间:2023/8/18 16:17:19]
[摘要]: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苏汉东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杂志发表了“Centromereplasticitywithevolutionaryconservationanddivergenceuncoveredbywheat10+genom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全球小麦育种计划10+基因组材料的公共数据揭示了小麦着丝粒进化多样性和功能保守性的协调... [发表时间:2023/8/18 16:23:05]
[摘要]:近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王旭课题组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者在国际主流杂志Science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o-condensationwithphotoexcitedCryptochromesfacilitatesMAC3Atopositivelycontrolhypocotylgrowthin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隐花色素蛋白(Cryptochromes... [发表时间:2023/8/18 16:16:20]
[摘要]:中国科学家实现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著名学术期刊《科学通报》15日刊发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人工合成糖迈出关键一步。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拍摄的一份人工合成己糖溶液样品(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工合成糖是近年来科学界孜孜以求的方向,在此之前,全球已有多位科学家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此次研究... [发表时间:2023/8/18 16:11:13]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MolPlant植物科学,作者LianguangShang2005年,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InternationalricegenomeSequencingProject,2005)发布了全球首个水稻基因组草图(Nipponbare/日本晴),使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水稻相关研究正式跨入基因组学时代。此后,日本晴参考基因组在2013年进一步更新,大幅改善了基因组组装结果(IRGSP-1... [发表时间:2023/8/18 16:16:50]
[摘要]:将固氮酶系统导入植物细胞以实现农作物自主固氮,从而减少或替代工业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生物固氮研究的终极目标。2023年8月16日,北京大学杨建国与王忆平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Organelle-dependentpolyproteindesignsenablestoichiometricexpressionofnitrogenfixationc... [发表时间:2023/8/18 16:10:30]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