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研究背景超级电容器又称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类前景广阔的大功率电化学储能装置,其能量密度(ED)介于二次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双电层电容器通过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界面上离子的快速吸附/解吸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然而,传统的超级电容器因其基于粉末材料的刚性电极而遭遇应用瓶颈。最近,柔性超级电容器(FSCs)因其物理、化学和机械特性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与传统超级电容器相比,柔性超级电容器最大的优点是柔韧性... [发表时间:2023/8/22 9:02:00]
[摘要]:研究背景智能传感设备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但让智能传感设备模拟人类味觉器官感受物质的能力仍面临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吴治峄研究员团队从人类舌头感知味觉的过程切入,开发出一种基于液滴动态形态变化和液-固界面接触起电的智能双感官液体传感系统。文章概述这项工作通过将液体的摩擦电特征指纹信号和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在5种不同应用场所(机器人味觉传感、液... [发表时间:2023/8/22 9:01:31]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高分子科学前沿,作者高分子科学前沿发展高效的光致电荷分离和长寿命的电荷分离状态的光捕获系统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必经之路,但仍然具有挑战性,因为在供体-受体(D-A)二元体中很难获得光诱导的长寿命电荷分离态,因为随后的电荷复合通常非常快。到目前为止,在具有可见光吸收的分子光捕获系统中,电荷分离状态寿命从未超过几微秒。日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田海宁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与紫精共价连接的锌卟啉... [发表时间:2023/8/22 9:06:41]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低维昂维,作者低维昂维晶体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大引擎,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着计算机、通信、娱乐和科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自20世纪中叶诞生以来,晶体管不断演进,从最早的晶体管到如今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其性能和功能也不断提升。然而,随着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晶体管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和限制,为了突破这些限制,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晶体管的未来。鉴于此,近日来自... [发表时间:2023/8/22 9:07:16]
[摘要]:研究背景随着生物学、电子学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面正在变得模糊,并被整合成一个单一的系统。对人机一体化的高度重视促使人们大力发展多学科技术来监测和维护人类健康。现在,通过由精密电子设备组成的笨重机器可以对健康状况进行准确诊断,但这些系统只能在专业空间由技术熟练的人员使用,这限制了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保健。集成了微型传感器、能源设备和数据处理单元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精确提取... [发表时间:2023/8/22 9:04:56]
[摘要]:研究背景在火力发电、油井钻探和航空航天等极端工业环境中,对关键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提高可靠性和防止故障具有重要意义。难熔金属(如钼和钨)及其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以及对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因此是高温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最先进的增材制造(AM)技术为难熔金属的工程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中以粉末床基方法(包括激光粉末床熔融和电子束粉末床熔融)的研究最为广泛。尽管粉末床基增材制造方... [发表时间:2023/8/22 9:07:41]
[摘要]:作者简介肖瑛,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句出自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之口、被后世不断传颂和阐释的名言,同中国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遥相呼应,既在现象层面勾勒了理论与经验的差别,又暗地里表达了二者彼此不可或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者特别是社会理论研究者,一方面应该自省书斋中和摇椅上的学问的各种有限性,另一方面必须自觉维持理论与生活、纸上与躬行、灰色与常青的密切... [发表时间:2023/8/22 9:11:22]
[摘要]:研究背景在过去十年中,柔性电子学这一跨学科领域突破了刚性的限制,蓬勃发展起来。可以预见,这一领域将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用于监测人类行为模式的可穿戴传感器、用于便携式外骨骼的柔性微型移动电源、用于微创手术或病理诊断医疗成像的植入式电子设备等。例如,柔性传感器和显示技术的融合可促进先进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计划的发展。利用柔性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的功能,机器人可以在灾难响应和农业监控中发挥... [发表时间:2023/8/22 9:06:11]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低维昂维,作者低维昂维成果介绍精确控制杂质掺杂在现代半导体技术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所需的物理性质通常在杂质浓度远低于百万分之一水平时实现。对于新兴的2D半导体,在这样的稀浓度极限内识别和定量杂质的固有困难阻碍了可靠掺杂策略的发展,因为要检测的原子的绝对数量不足以用于普通的分析技术。有鉴于此,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GokiEda教授团队报道使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对稀单原子杂质进行快速高对比... [发表时间:2023/8/22 9:05:33]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ArtificialSynapse,作者Synapse研究背景近年来,计算和通信技术突飞猛进。忆阻器可以保持外加电压和电流产生的内阻状态,因此可以在不使用任何程序的情况下进行存储计算,是人工神经网络的新兴构件。与早期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神经形态计算相比,使用忆阻器构建突触和神经元可大大降低计算能耗。忆阻器的初步研究主要涉及传统的三维块体材料和薄膜,要缩小尺寸以满足未来大数... [发表时间:2023/8/22 9:02:41]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