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14411.PBJ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安调过团队/江苏大学何华纲团队揭示两个源于黑麦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功能

    [摘要]: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引起的流行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的安全生产。小麦近缘种属是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宝贵基因资源,然而,外源抗病基因多以大片段染色体的形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常伴有不利连锁累赘,是其在育种利用中的一大制约因素。如何发掘和高效利用小麦近缘种属中的抗病基因,是一大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 [发表时间:2023/8/28 17:40:08]

  • 14419.JIA |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生理生态研究团队贺明荣教授课题组延迟播期对不同穗粒位的结实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农业科学微平台,作者初金鹏等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的小麦生产中,受墒情不足等雨播种、播前遇雨土壤过湿以及前茬作物腾茬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麦播种日期常需要推迟。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冬前积温增加,则使得迟播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稳定或提升成为可能。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在传统适宜播期基础上推迟2周,穗粒数显著增加,粒重和籽粒产量保持不变,氮素利用效率相应提高。... [发表时间:2023/8/28 17:35:37]

  • 14412.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福建农林大学郭子龙课题组发表综述文章:植物uORF自然变异

    [摘要]:近期,福建农林大学郭子龙课题组受邀在植物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TrendsinPlantScience发表了NaturaluORFVariationinPlants的长篇综述文章。该综述分为5个部分,系统总结了植物uORF及其自然变异的研究现状,并详细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植物中蕴含着着丰富的自然变异,发掘这些变异不仅对理解重要性状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植物育种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目前... [发表时间:2023/8/28 17:39:39]

  • 14415.GB | 华中农大张献龙教授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棉花优良转化受体-Jin668强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的分子机制

    [摘要]:植物体细胞再生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高等植物的体细胞再生方式主要有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目前,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并体细胞胚胎发生或器官再生是获得转基因植物的主要方式。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植物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关键步骤,前人的研究表明该过程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植物组织的机械损伤信号转导和激素响应与信号激活。然而,关于体细胞胚胎是来源于外植体组织中的单个细胞还是多个细胞以及控制细胞重编程以启动... [发表时间:2023/8/28 17:37:46]

  • 14416.PBJ | 合成生物学新进展! 在亚麻荠种子中首次高量合成可降解聚羟基丁酸酯PHB,为生物塑料和可再生燃料提供原料基础

    [摘要]:目前发现的最有趣的一类生物材料是聚羟基烷酸酯(PHA)家族的微生物生物聚合物,由于单体单位组成的特殊性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性质。相芳烃是一类通过生物聚合过程产生的聚酯,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被一些微生物积累作为碳储存和能量储备。在有利的生长条件恢复后,微生物对PHA的细胞内或细胞外消耗提供了它们在许多环境中的自然生物降解性。广泛的单体可以被纳入PHA,它们通常由短链(3-5个碳单元)和/或中链长度(6-1... [发表时间:2023/8/28 17:37:19]

  • 14420.PBJ | 云南烟草研究院利用长片段精准基因敲入技术获得具有TMV抗性的烟草植株

    [摘要]:近日,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原生质体技术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成功在烟草中实现了长基因片段的无缝敲入,快速获得了具有TMV抗性的植株,拓展了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相关研究论文“CRISPR/Cas9-mediatedseamlessgenereplacementinprotoplastsexpandstheresistancespectrumtoTMV-U1straininr... [发表时间:2023/8/28 17:35:07]

  • 14417.Science | 重磅研究揭示作物对致病疫霉的免疫机制!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Ad植物微生物,作者周小马植物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和细胞内的免疫受体相互配合,提供了对微生物侵染的强大抵抗力。空间上分离的植物免疫受体对植物免疫的协同激活表明它们是共同进化的。在整个植物谱系中观察到的编码表面和细胞内免疫受体的基因数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这支持了在不同植物细胞区系中启动的免疫反应相互增效的概念。据推测,生态位中的病原体胁迫推动了植物免疫受体的进化,但目... [发表时间:2023/8/28 17:36:33]

  • 14413.Nature Communications | 农科院/暨南大学合作揭示茶树甲基化儿茶素生物合成新机制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因富含儿茶素和咖啡因等众多生物活性分子,已成为世界上饮用最为广泛的饮料之一。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联合暨南大学药学院张志民研究员团队等在揭示茶叶中儿茶素甲基化衍生物的生物合成上取得重要进展,为新型茶树的培育和茶树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茶叶中儿茶... [发表时间:2023/8/28 17:38:52]

  • 14414.New Phytologist | 浙江大学李春阳教授团队揭示化感物质和土壤微生物共同塑造雌雄异株杨树的性别特异性地下相互作用

    [摘要]:雌雄异株植物是一种性别分化明显的植物,雌性和雄性植株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雌雄异株植物中,我们对于根区特性的性别差异,如化学物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组成,如何调节植物间内部和性别间的互动了解甚少。近日,浙江大学李春阳教授团队在New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Allelochemicalsandsoilmicroorganismsjointlymediatesex-specificbelo... [发表时间:2023/8/28 17:38:24]

  • 14418.Nature Plants | 南京农业大学宣伟课题组揭示水稻耐高铵的新机制

    [摘要]:氮(Nitrogen,N)作为植物多种生命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叶绿素和植物激素等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之一,对作物的高产至关重要。水稻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几乎养活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所以其高产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氮素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息息相关,但是近年来农业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不仅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给水稻生长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如病虫害、贪青晚熟等,造成了巨大... [发表时间:2023/8/28 17:36:08]

首页<<1439144014411442144314441445>>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