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作者简介罗彩娟,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人类学者常常要面对不同的田野,并在其中考察他们的历史、习俗等地方性知识。所以在进入田野之前,我们常常会对那个陌生田野充满想象与期待,期待能被接纳、能融入田野、能如愿以偿获得想要的资料。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除了研究者进入田野的技巧、时机与时间长短等常见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影响进入田野的效果呢?十多年前,笔者一行进入田野开展调查,目的地是一个紧... [发表时间:2023/8/30 9:33:56]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作者张小军,杨宇菲通过民国时期北平的冰雪文化及其冰雪体育文化,从“日常生活文化”的理论视角,探讨了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北平的冰雪文化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文化实践,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精英与百姓、国家与民众的文化交融与并接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形成了中西交融、雅俗共赏、官民同享的文化转型特点,他不是以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的反抗和颠倒的方式,而是以共... [发表时间:2023/8/30 9:33:21]
[摘要]:研究背景柔性光电探测器(FPD)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机械灵活性,在可穿戴健康监测、植入式光电子和人工视觉系统等多种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HPs)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低温溶液加工制造、易于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集成以及与柔性基底兼容等特点,是下一代FPD的理想候选材料。最近,基于MHPs的FPD实现了优异的光电性能,包括高增益、超灵敏、波长选择性和超长线性动态范围,可与传统... [发表时间:2023/8/30 9:31:16]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ArtificialSynapse,作者pigiron研究背景随着物联网(loT)的出现,对能够有效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像和声音)的先进技术的需求大幅增加。例如,Merolla等人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的HW-NN芯片。它由100万个可编程尖峰神经元和2.56亿个可配置突触组成。该芯片在实时多目标识别方面所需的功耗降低了100000倍。Burr等人展示了一个硬件三... [发表时间:2023/8/30 9:30:23]
[摘要]:研究背景医疗保健应用对物联网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可穿戴和柔性电子产品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已开发出许多电子皮肤(E-skin),可应用于人工智能、假肢、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和健康监测等领域。电子皮肤的灵感来源于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它具有柔软、可伸缩和自愈的特性,并配备了可检测环境压力、形变和温度变化的传感器。由于水凝胶具有与人体皮肤相似的柔韧性、伸展性、生物相容性和自愈性等特性,因此在电子皮肤... [发表时间:2023/8/30 9:29:45]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低维昂维,作者低维昂维在现代光电子技术领域,紫外光探测器作为一种关键性器件,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紫外光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医疗、通信、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然而,传统的紫外光探测器在集成度、灵活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而低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近日,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的方晓生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NatureReviewsMaterials上以Low-dime... [发表时间:2023/8/30 9:29:08]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研精究微,作者研精究微【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柔性能量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稳步增长。超级电容器以其出色的安全性、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而备受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高性能电极及电解质材料的研发。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电解质材料则以水凝胶为主。其中,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由于其易于制备、强亲水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发表时间:2023/8/30 9:25:52]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研精究微,作者研精究微可穿戴电子设备、人工皮肤、物联网等微型电子元件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微型储能设备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微型储能设备已经成为限制微电子领域发展的因素之一。微型超级电容器因其快速充放电响应、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但其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不兼容问题,是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近日,郑州大学卫荣汉教授团队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制备方面取得了... [发表时间:2023/8/30 9:25:21]
[摘要]:研究背景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已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为健身追踪、健康监测和人机界面等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功能。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工程学的进步实现了电子元件的微型化以及薄型、可拉伸和轻型设备的制造。随着对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也需要稳定、可靠和灵活的能源系统来为这些设备供电。电池、太阳能电池和摩擦纳米发电机虽然在许多应用中都很有效,但需要经常充电、更换,或只能定期工作。与此相反热电... [发表时间:2023/8/30 9:24:07]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高分子科学前沿,作者高分子科学前沿人体热管理(PTM)织物由于其高能量利用率,可设计性和环境普适性,在能源、环境与医疗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北京化工大学杨冬芝教授和于中振教授团队研发了全天候自适应的多功能PTM材料,利用同一织物双面交替使用实现不同温度变换户外场景下人体热舒适,即寒冷环境下光、电响应主动加热保暖,炎热环境下隔热或者辐射冷却。继在AdvancedFunctional... [发表时间:2023/8/30 9:23:39]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