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7664条记录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羊村传播,作者陈迪安当今的网络表达充斥着一种“二极管”思维,只要观点不同便先给对方贴标签、定性,归为和自己不同的一派。许多网民在网络公共空间上输出自身的情绪,而不是诉诸理性的观点,他们依附在群体里,以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姿态去批驳不同的意见,宣示自身“正统”地位。在非理性情绪的加持下,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空间似乎愈演愈烈。从群体极化到情感极化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 [发表时间:2023/1/3 11:37:02]
[摘要]:作者简介李艳霞,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政治文化与公民理论。曹娅,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 国家认同是关乎民族国家建设、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当代学界关于国家认同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超国家共同体的出现、各种亚文化社会运动的兴起等社会现实而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纵观当下的理论研究,对于国家认同,学术界存在着归属性与差异性两个维度的内涵界定;学... [发表时间:2023/1/3 11:36:30]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全媒派,作者帕孜丽娅“我终于‘阳’了,赶紧发个朋友圈。”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交潮流。在感染数激增的时期,几乎每刷新一次朋友圈就会看到几条抗原双杠。“阳”了的人心里倒是落了地,那些“跑毒”成功的幸运儿们反而陷入新的恐慌之中:“我是不是也‘阳’了?”“我就知道我嗓子疼是有原因的!”“在虔诚地做完抗原后,看着清晰的一条杠,却夹杂着庆幸与失望的复杂情绪:又浪费了一个抗原。”来源于网络这种总... [发表时间:2023/1/3 11:35:34]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传媒观察杂志,作者何映霏李龙飞媒体融合研究栏目宗旨网络驱动全球,媒体联接世界。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014年8月18日,我国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核通过,自此“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发表时间:2023/1/3 11:35:00]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闻记者,作者吕梓剑戴颖洁面对不断加速的社会情境,时间异化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遍感知,时间的稀缺性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时间社会学视角,以钉钉App中的“已读”功能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已读”技术背后资本的时间政治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劳动者的时间感知体验。研究发现,资本会借用“已读”的监控、联结、提速作用,对劳动者的休闲时间进行序时重置、再同步化以及效... [发表时间:2023/1/3 11:34:04]
[摘要]:来源|2022年度和讯网财经中国年会在12月19日举办的2022年度和讯网财经中国年会暨第20届财经风云榜上,《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与经济学家张维迎围绕中国经济,展开一场精彩的对谈,推荐阅读。王波明: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贸易)的角度,您对明年的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看法?张维迎: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明年经济的看法。我觉得比较悲哀,有那么多聪明人在思考明年、下半年、下个季度、甚至下个月怎么... [发表时间:2023/1/3 11:33:27]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史学会,作者郭建斌唐思诗【摘 要】本文从“媒体人类学到底给中国传播研究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入手,首先对“媒体人类学”与“媒介人类学”在表述上的差异进行了说明,然后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理论视野三个方面对媒体人类学给中国传播研究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回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作者之一的研究经验(主要是相关的理论表达),对“民族志传播研究”所做的理论进行简要说明,该说明也可以理解为... [发表时间:2023/1/3 11:32:44]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陈荣钢,作者陈荣钢译濒临死亡:新闻图像如何影响公众AbouttoDie:HowNewsImagesMovethePublic作者:芭比·泽丽泽尔(BarbieZelizer,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堡传播学院)译者:陈荣钢来源:同名著作(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第一章〈新闻、记忆与视觉之声〉(Journalism,Memory,andtheVoiceoftheVisual)新闻图像、信息... [发表时间:2023/1/3 11:31:46]
[摘要]:知识分子抛弃普遍价值是一种背叛文:景凯旋 编:先知书店知识分子应该是怎样的?法国思想家朱利安·班达在《知识分子的背叛》中为其树立了一种完美的形象:特立独行的人,能向权势说真话的人,耿直、雄辩、极为勇敢及愤怒的个人;不管世间权势如何庞大、壮观,都是可以批评、直截了当地责难的。但是现实生活,是不存在一个纯粹理性的人、一个抽象化的人,即班达那里的作为“知识分子”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分子背叛自己的完... [发表时间:2023/1/3 11:30:55]
[摘要]:摘要自2020年下半年起,“打工人”语录一跃成为互联网热门话题,形成持续至今的流行热潮。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不少网络热词有明显不同之处,“打工人”话语在转义机制上是以熟语焕新的方式,其迅速“蹿红”则可以从亨利·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理论获得解释。同时,在其表达意涵上,除了该词本身并不特别明显“戏谑”风格外,更值得注意的可能是“打工人”话语中所体现的降维认同,以及情绪释放功能。而在此基础上,话语激发... [发表时间:2023/1/3 11:30: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