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7493条记录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杂志社,作者《国家科学评论》湍流中的相干结构在传热、传质等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如何控制这些相干结构进而调控湍流的传热效率,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而且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家科学评论》近期发文报道了对这方面研究进展的综述。近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线发表了南方科技大学夏克青教授团队关于如何通过控制相干结构从而实现湍流传热调控的研究进展综述。作为经典物... [发表时间:2023/4/14 15:02:53]
[摘要]:单原子催化剂是一种有前景的材料,它可以充分地利用活性位点,提高催化效率。迄今,各类衬底材料都已经被用于制备单原子催化剂,如其他金属、掺杂的碳、金属有机框架和最常见的氧化物材料,等等。氧化物上单原子的稳定性通常归因于其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其电子可以从金属转移给载体,也可以从载体转移给金属,因而导致金属原子电子结构性质的改变。例如,由于金属和二氧化铈衬底的电子耦合作用,Pt1/CeO2体系中孤立... [发表时间:2023/4/14 15:02:06]
[摘要]:即便是很有经验的科学家,将几个月来甚至是几年来的研究工作浓缩在几页纸的文件里也是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更不用说那些初涉此道的青椒了。撰写这样的文章,必须在篇幅有限和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之间、尽量通俗易懂和专业准确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且对新工作的意义有个谨慎乐观的估计而不是给人以过度推销的印象。最近,Science职业专栏邀请了一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科学家来分享他们在撰写论文手稿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3/4/14 15:01:32]
[摘要]:实验室简介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所致力于神经发育、精神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包括:·脑疾病的机制研究;·认知和行为的神经学基础;·用于研究大脑的新工具和技术开发;·转化研究:用于研究药物的脑疾病模型。提供国际领先的科研条件,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充足的研究经费、前沿的实验仪器和科研平台。01相关要求任职要求:在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应用统计学、计算神经科学等相关领域(之一)已获取博士学位;具备... [发表时间:2023/4/14 15:00:45]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杂志社,作者《国家科学评论》全固态电池的发展被认为是一场电池技术的革命。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改善安全性问题。但是,固态电极/电解质界面上存在高的离子传输阻力,电极内部的离子传输速度制约了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使之仍然不如液态电池。针对这一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家钧教授团队利用同步辐射叠层成像、层析成像和机器学习等分析方法揭示,固态电极电化... [发表时间:2023/4/14 15:00:17]
[摘要]:实验室和PI简介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工程细菌及工程菌群的活体材料组装方法开发;基于合成细菌及合成功能菌群的多酶体系构建,无细胞重组系统及天然产物合成。实验室主页http://isynbio.siat.ac.cn/ZDlab/戴卓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获得者。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吴奇教授实验室取得博士学位后... [发表时间:2023/4/14 14:59:22]
[摘要]:实验室简介西湖大学吕久安实验室(智能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是智能形变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器件,我们关注柔性材料或器件的刺激响应形状变化所带来的功能。实验室现拥有完善的开发平台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欢迎对智能材料和功能器件研究感兴趣的博士加入团队。实验室校园官网链接:https://www.westlake.edu.cn/academics/School_of_Engineering/About/F... [发表时间:2023/4/14 14:58:44]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杂志社,作者《国家科学评论》猜猜这是在制备什么?是“单片集成微型超级电容器”——它可以用作微电子设备的储能模块,为各种小型化、可穿戴、可植入的新型设备提供电能。但一直以来,集成化微型储能器件的制备面临诸多挑战,难以规模化、稳定性地制备出高度集成、高性能、可定制的单片集成微型超级电容器储能模块。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陆瑶研究员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理... [发表时间:2023/4/14 14:58:14]
[摘要]:有机光伏电池(Organicphotovoltaics,OPV)具有轻、薄、柔性、半透明、可溶液法印刷制备等优点,在便携式光伏电池及可柔性穿戴电子器件自供电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当前,真空蒸镀仍然是OPV顶电极的主流制备方式,该方法周期长、产率低、成本高,已经成为限制OPV卷对卷印刷的瓶颈。研究能够兼顾器件效率且适用于产业化生产的新型电极材料和制备工艺,对OPV的顶电极进行溶液法打印,进而实现... [发表时间:2023/4/14 14:57:32]
[摘要]:实验室和PI简介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在路线与元件的设计、挖掘、和改造中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表征和预测,帮助构建合成生物自动化设施“设计—构建—测试—学习”闭环策略。实验室主页:http://isynbio.siat.ac.cn/zhaolab/赵国屏,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生... [发表时间:2023/4/14 14:56:54]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