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7478条记录
[摘要]:陈曙光|世界历史民族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陈曙光◆文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主导这一进程的伟大民族,堪称“世界历史民族”。引领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这是世界历史民族的理论使命。以“世纪”为尺度定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跨越三个世纪,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主干形态载入史册往往是世界历史民族的权利。一个理论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策源地必须是世界历史民族,... [发表时间:2023/4/17 15:39:51]
[摘要]:胡博成朱忆天|从帝国主义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两大社会制度关系认识的转换及动力机制研究胡博成朱忆天◆文在全面建成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两大社会制度认识历程,并把握其内在转换逻辑及动力机制,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内在变化,积极... [发表时间:2023/4/17 15:44:32]
[摘要]:孙西辉|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国际主义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实践与理论孙西辉◆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压力,中国坚定地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推动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需要恰当地处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本文采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并使用历史比较分析方法,旨在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国际主义与国家利益关系的理论。本文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通过... [发表时间:2023/4/17 15:42:43]
[摘要]:邱卫东|列宁帝国主义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邱卫东◆文列宁帝国主义论在充分运用《资本论》的逻辑分析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就资本主义特征趋势和社会主义的开启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直面第二国际内部矛盾分歧并结合俄国现实对“两个必然”理论的具体阐发,使得帝国主义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把握,特别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运用该理论所内含的原理方法有力回应其所遭遇的质疑和... [发表时间:2023/4/17 15:45:11]
[摘要]:余维海 王明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的论述析要余维海 王明东◆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问题的讨论始终在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二者是矛盾非对立、地位非对等的关系,要以无产阶级及其利益为阶级立场和价值关怀,以包括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内的各种剥削阶级的次生主义为反对对象,以全世界无产者的广泛联合为其实现前提,通过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列宁... [发表时间:2023/4/17 15:41:46]
[摘要]: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此次发布的《改革方案》涉及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高校撤销专业条件等多方面重磅内容,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例如,《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要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 [发表时间:2023/4/17 15:36:33]
[摘要]: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并不是一经出场就达到了科学的理论高度,而是经历了一个从人本主义到唯物史观的转变过程。准确把握和系统呈现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对于我们推进有关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人本主义到唯物史观在1844年7月撰写的《评一个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概念。他说:“工人脱离的那个共同体,无论就... [发表时间:2023/4/17 15:40:21]
[摘要]:王丽颖|马克思恩格斯社会革命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王丽颖◆文经过创立者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深刻转型、通过对以黑格尔法哲学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哲学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与重构,以及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的、人类社会最后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的相关思想最终得以确立并成熟。马克思恩格斯社会革命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归纳为“四论四统一”的架构体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发表时间:2023/4/17 15:40:55]
[摘要]:鲁品越 姚黎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展新趋势鲁品越 姚黎明◆文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自诞生至今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私有资本以增殖最大化为唯一目的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正是在这种资本本性的支配下,产生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从“第一代全球化”发展为“第二代全球化”,二是从物质资本发展到人力“知识的资本化”,三是建立在贫穷的生产国与富裕的消费国对立基础... [发表时间:2023/4/17 15:45:45]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作者李楠【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内蕴文化的现代化,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在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明确提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是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由此,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有必要探... [发表时间:2023/4/17 15:43:37]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