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诗歌 >> 文章正文
  • 布衣之言

    类别:诗歌 作者:不是叶公也好龙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4/7/10 23:49:52 网友阅读:765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提到繁荣文化事业,我们首先想到娱乐文化。进而又想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一些沾边与不沾边的事都扯到文化事业上去了。文化毕竟是人们的精神需求,一味从文化中找寻经济,文化便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就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

    盛世修文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每一个强盛时期,都同时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时期,明朝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康乾盛世的《四库全书》都为中华文化宝库里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当今电子信息的现代化,使出版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文字却落后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索取太多,只知道从宝库里往外拿,而增添了多少东西?布衣浅陋,不知究里!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历史文化是贯通的,不能留有空白。

    今日的中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改革开放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这一时期中国人的勤劳奋斗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世界奇迹。如何记载这一时期的人和事,给后人留下可资借鉴的资料,当代人不记,让后人去追记,显然是不足的。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之所以史料寥寥,恐其失在这一点上,当代人未记,后人记之则感情漠漠,往往一笔带过,历史的发展应该有新的历史观,要载记这一波澜壮阔的大发展时期,要为农民工做传,中国的农民工造就了中国的现代化!换言之,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我们要为焦裕禄做传,让清廉深入人心;要为成克杰做传,使贪婪之心有所畏惧;为多年来评选出的好人做传,使人们心有所敬。行思所齐,让善德善行深入人心,使忠奸善恶垂入青史,让历史普及到人的心上。

    传承历史文化,任重而道远,我们今天不作就有愧于这盛世时代,僻乡一介农夫,劳困之余发一通感慨未心中听,今日中国大地,少盖一两幢楼,未必当急,修一部史,一部省志、市志、县志、镇志,其意义非凡!今人应当办的事不能留给后人,青史尚未去掉“稿”字,民国史未修,这是责任,若等台湾修民国史,未见得合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更要载之史册!

    盛世修文,理所当然,传承历史文化,需要一批默默奉献,不沉溺于金钱喧嚣的仁人志士整理开掘,清修明史,寒苦之士万斯同手订《明史稿》佳话留传。更需要各级政府的热心支持。意欲取之,必先予之,多年来我们对文化的索求太多,给予则偏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我们最乐意做的事,而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则显然不足。办什么事都大手大脚,一旦谈及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就显得力不从心,经费不足!嘴上重视繁荣文化事业,真要落实到行动上,文化便成了可有可无之事!想到这里,农夫好有一比,恰当与否,秋风过耳,说说而已。人生在世,只知道关心子女,而往往忽视父母年事已高,需要养老,为儿女花再多钱受再大累,都可以承受,而对父母日常生活头疼脑热的零用钱往往忽略,父母需用几个钱,总是感到手头紧,拿不出!俗语总结这人性是:“人心只有往下疼,没有往上疼的!”同样,我们可以盖高楼,居华屋、坐豪车,但对于传承历史的文化事业,却常常是经费紧张,顾及不到!

    遍观历朝历代的纂史修志,都离不开国家的倡导,政府开明领导人的支持和关心,以及志士仁人的奉献奋斗!故而言之,无孝心不能养老;无开明不足以纂史修志;无真正热爱文化之心不足以繁荣文化事业!

    布衣忧国,自古犯贱;农夫摸象,不忖自卑。以上所言,权当一酷爱文化之人的一席闲话罢了。

    作者:李平真

    2014年5月7日

    Eamile:shigongliudui@163.com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