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其它 >> 文章正文
  • 学习、借鉴先进事迹,充实艰苦奋斗的内涵

    类别:其他 作者:新用户(ID:229539)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2/2/25 11:31:03 网友阅读:493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学习、借鉴先进事迹,充实艰苦奋斗的内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时代的步伐也是那么豪迈,人民前进的步伐同样是那么矫健,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都是那么热切和执着追求,同样在全面实现现代化并为之不断奋进的征程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始终是他们的底气和毅力所在,这种精神一直贯穿于他们的人生、命运或工作、生活之中,他们为此而不懈努力,向着胜利的前方勇往直前,从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迈上了一个个台阶,从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 事迹可歌可泣,其坚定意志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其品质值得颂扬,从他们的奋斗足迹中,能够发现不同寻常的东西,若是用于建设小康社会或现代化社会,确是不可多得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无价的生命信仰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这正是当代所缺乏,需补充的。

    曾几何时,不怕吃苦,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等名词成为几代人为之追求的目标,人生的动力,同时是耳熟能详,铭记于心的,他们一直以此为人生信条,在学习中深化思想认识,在行动中体现人生境界,在实践中展示质朴情怀,在努力中实现奉献目标。过去有一段时间,那时的年轻人经常说的就是把火红的青春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体现的是青年一代的担当和作为,也彰显了他们的理想和境界。在长年累月的艰苦劳动中,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在祖国边陲的冰天雪地里,在车轮滚滚的列车上,他们用热情、汗水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和劳动最光荣的涵义,使其成为一种追求和精神,这是值得点赞和讴歌的先进群体,也为明天的希望所在。其实,如今达到一定年纪的人,他们基本都知道,艰苦奋斗,踏实进取,勤俭节约等,不仅是时代的烙印,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他们,尤其是前者,在那个比较特殊的年代,曾有多少人始终不忘这一号召,更不忘融入其中,用行动、用意志,用信心付诸于奋斗之中,不为一时的艰苦而后退,也不因一时的困难而缩手缩脚,他们真正把劳动至上,劳动光荣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如过去他们曾经所学的课文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就一度流传广泛,引起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这一故事也深深映入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铭记于心。面对挡在门前的两座大山,愚公没有畏惧,而是动员全家一起上阵,准备搬开石头,从而方便出行,见此情形,他的妻子说:那么多石头搬下来放到那里去,愚公说放到渤海边上。另一个叫智叟的人对此讥笑愚公说:就是到你死的那一天,也不能把山移开,愚公对他说:我死后还有儿子、儿子死后还有孙子,孙子后面还有后代,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总有一天可以将此山移开。这种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朴实,学习和教育意义深远而广泛,通过学习和阅读课文并传达了这样的意思和道理,那就是1、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着这个目标努力,无论途中遇见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小小的积累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2、告诉我们认定一个目标,是完成一个事业的起点。有决心和信心,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达到目标。3、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很愚蠢,但他的观念却很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我们有他那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到。4、告诉我们要敢于面对和正视困难,坚信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排除困难,争取胜利。

    无独有偶,好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名噪一时的林县红旗渠的故事同样影响深远,耐人寻味,他们的故事与古代的愚公移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更要将其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修建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参与群众7万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

    期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1960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

    从上述这些内容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愚公移山,还是林县人民开凿“人工天河”红旗渠,他们虽处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表现特点,还有不一样的经历或过程,但除此之外,两者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畏艰险,不怕任务艰巨,牢固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和信念,尤其是后者,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冒着风险主动挑战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难度,为圆满完成任务而不懈努力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生命诠释了艰苦奋斗的内涵,从而体现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他们的精神和意志、作风值得后人的学习,更值得为此而有所借鉴,并将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内涵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延续和传承下去,结合现代特点和信息化社会的实践,认真学习,努力践行,不断消化,切实从中吸取其精䯝,同时感悟其理、其魂,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学习英雄壮举的高尚行动,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用这样的精神和意志品质打造不同一般的个人形象,牢固树立一座理想和精神世界的的丰碑,不断增强个人的意志力、执行力以及勇往直前,不怕挫折和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努力奉献,有所作为,体现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当代人的担当和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创作日期:2022年02月23日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