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 北京的来信

    类别:故事 作者:杨振青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1/11/22 12:12:25 网友阅读:776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笔者以此文致敬尘封在记忆里的凄情。

    白驹过隙,岁月如刹那烟火,消失于瞬间,却惊鸿了南山那片烂漫的紫薇花海。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凑到老人堆里听故事,虽然对他们那个年代知之甚少,但还是可以窥见一丝当年的社会风貌和前辈革新实干的开拓精神。因为我喜欢听,渐渐就和村里的老人熟悉了起来。放学后,我便是村口大槐树下的常客,如初如醉地听他们讲述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不知疲倦。

    有一次,听一位孤寡老人讲故事,到快结尾的时候,老人突然停下来,说什么也不再往下讲,其后就不了了之了。此后那个故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幻想着故事结尾的种种可能。在外出求学期间我曾多次查阅那个年代的资料,由于记述不是很深刻,现大多已模糊了。因老人始终不肯再讲,了解此故事的人又少之又少,讲述版本大多也对不上,加之自己工作繁忙、琐事缠身,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打听过。在一次探亲期间偶遇那位老人,寒暄几句后便被邀至院中闲聊。

    在和那位老人聊天时,她再次跟我回忆起种种往事,不知不觉让我想起了那个没有结尾的故事,它曾扣动着我的心弦,让我久久没能忘怀过。索性我就再次打问,可能时隔已久老人已然释怀,便不再顾虑什么了。

    在知青岁月里,有个北京青年到山西的农村插队。青年做事很勤快,不怕吃苦,跟老乡一起搞农村建设,当时农村任务艰巨,劳动工具又十分落后,他就跟老乡一起苦干,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就住在地里,饿了就吃苞谷面馒头,渴了就喝山泉水。青年是北京的高材生,经常主动帮忙代写书信,逐渐就和当地的老乡打成一片。在农忙之余,青年喜欢去南山的紫薇花海写生,在那里他邂逅了一位本地姑娘,姑娘同样也喜欢紫薇花,一来二去两人因花生情,逐渐走到了一起。当时青年分管一些供销社的工作,曾偷偷送给姑娘一条窄窄的红绸布扎头发。

    有一天,县里接到北京的来信,说速派青年回京执行任务。在回京的前一天,两人约定在南山的紫薇花海见面,离别的时刻,姑娘曾让他许诺执行完任务后一定安全回来,行之匆匆对方没有留下什么信物。在回到北京后,青年不断给山西的姑娘写信,让她等自己回来。青年离开半年后,姑娘的母亲认为青年已经在北京工作了,不再回到这山沟沟,水池池里来,开始有意地拦截青年的书信。因姑娘的母亲从中作梗,青年以为姑娘已经心变,便在北京匆匆结了婚,姑娘始终等不到来自北京的信,从此心里背负了很多的压力,神经受到刺激,便疯疯癫癫了,时隔几十年才从阴影里走出来,但意识还是有些模糊,唯独对来自北京的知青“陈继宏”敏感。每当六月南山紫薇花开遍野的时候,姑娘便用已经洗发白的红绸布扎在头发上,在曾经分别的那个路口独自站着,逢人便念叨着“明天额要去北京,额要去北京.......”。讲到这里,那位老人已经哭红了双眼。

    在青年回到北京后,姑娘终生未嫁,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一人挺过来了。因为思念,也为了却这几十年里对青年所产生的恩恩怨怨,就给那片紫薇花海起名为“念赓”(山西方言,译音)。

    在夕阳下看着老人颤巍起身回屋的背影,再望望南山那片已经枯黄的紫薇花海,我的心里不禁生发出了阵阵酸楚。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睛好像进了沙子,怎么揉也揉不出来。

    后来才得知,老人就是那个年轻姑娘。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