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夏天的记忆

    类别:随笔 作者:江南烟雨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9/7/11 10:49:35 网友阅读:903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夏天的记忆

    岳留坡

    盛夏中午的窗外,天瓦蓝瓦蓝的,除了天边的几朵白云,头顶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白的耀眼。水泥大道如刚出炉的铁板,散发着炙人的气息,道路两边的梧桐树枝叶下垂,无精打采。平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偶尔有一辆车经过,显得安静、空阔,寂寥。没有人的喧嚣,没有车的轰鸣,整个城市仿佛融化在日光里。陆游写过一首名为《苦热》诗,把伏天的热写的淋漓尽致: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太阳周而复始,千年不变。伏天是最难熬的时光,读了陆游的诗,蓦然就想到了童年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只有芭蕉扇驱除着夏的灼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在“坐觉蒸炊釜甑中”的夏夜,只有三面临沟的麦场上有些许凉风,于是,麦场就成了大人小孩的栖息地。每天吃过晚饭,孩子们早早来到麦场上,铺好席子,开始追逐嬉戏。劳累一天的人们,在这里或坐或卧,天南海北,三皇五帝,荤的素的,直说得呵欠连天,方才睡去。夏天雨多,无数次在睡梦中被淋醒,夹着芦席往家跑。还有比赛耐性的,一个说下雨了,跑吧。一个说,滴几点就不下了,继续睡。有时,真的不下了,跑回家的,热的睡不着,又夹着芦席来到麦场,必然遭到大家嘲笑。但大多是坚持不走的,淋个落汤鸡,再跑回家。麦场边有五六间场房,下暴雨时,保管会把场房打开,让大家避雨。那时,麦场上没有电,更没有灯,有人拿出火镰,用不断闪耀的点点火星,引导大家进入场房。场房不大,又放着农具,是不能躺下睡觉的。经过一番折腾,大家睡意全无。漆黑的夜晚,远处电闪雷鸣,闻着泥腥,听着雨声,重新开始晚饭后的热闹。尽管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惊醒,人们还是满心喜悦,听雨话桑麻。这个说,芝麻苗可算保住了;那个说,红薯也雨后该翻秧了……

    淋雨湿身都是小事。有一天晚上,月光如水,人们正天南地北瞎扯,不知哪里来了一条碗口粗的大花蛇,在人群中穿梭,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蛇,第一次知道蛇的爬行速度是如此之快。一时间,大人的惊叫声和小孩的哭声响成一片,好在不少人身边有当作枕头用的砖头,抓起一阵乱打。至于让蚂蜂、蝎子蛰了,蚊子咬了,更是家常便饭。尽管如此,丝毫不影响麦场上的热闹。发小韩某,家住在沟边上,正是风口,比麦场还凉快,在家门口睡觉,被老母猪咬坏了睾丸,落下终生遗憾。那猪可能是怀了崽饿极了吧,不然,猪一般是不咬人的。那个年代,人还吃不饱,何况猪乎?他家里弟兄五六个,穷的裤子都穿不起,被猪咬了,随便找块破布,一包了之,连村卫生室都没去——如果医治及时,也许不会坏掉。从此之后,韩某不敢在家门口休息,也加入了麦场纳凉的行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如今的盛夏,我们完全可以躲的房间里,吹着空调,看着电视,尽享天伦之乐。但麦场上那热闹情景,深深烙在记忆的深处。在那样的生产关系中,全生产队四五百口人,大家彼此都十分熟悉。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那种热闹、亲昵的场景,再也回不去了。

    地址:伊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岳留坡

    邮编:471300

    电话:13693835265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