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先生的忠信教育实验法,引发不少共鸣,也引发了不少思考。例如传统和现代、本土和西方、道德和智育、制度和执行等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应当如何对待?
忠信教育以道德教育为根本,这道德教育扎根本土,传承了祖先的道德观念,融入了现代的诠释,加以施行,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让古老的道德标准穿越时空,用现代的方法来塑造学生的品格,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忠信从六个方面实施道德教育。1.“忠民爱国,信守不渝”的忠贞观念。2.“孝顺父母,尊敬长上”的伦理观念。 3.“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积极负责观念。 4.“吃中国饭,说中国话,穿中国服饰,过中国年节”的文化振兴观念。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6.“为国家需要而求学问,为社会合作而学技能”的利他利群观念。这六个方面围绕着“忠孝仁义”,这不是老祖宗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吗?为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忠信又建立了一整套实施细则,最重要的就是四大纪律。 四大纪律说到底并不高深,我们的学校或者中学生守则中也普遍有这几条:不打架、不抽烟、不作弊、不流气,为什么我们却达不到应有的制约和教育目的呢?关键还在执行,还在体制。忠信是私立学校,学校招什么样的学生不招什么样的学生,拥有自主权,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拥有开除权。相比我们的学校,这些自主权相对缺失,导致纪律的执行往往苍白无力。学生抽烟了,你说要开除,先要报教育主管部门,然后来自各方的舆论铺天盖地,学生抽烟算什么事?学校为何要小题大做?学生犯错不是正常的么?学生不犯错谁犯错啊?学生不犯错要学校干什么?学校的责任不就是教育学生么?于是学校只能迫于舆论压力或人情关系,采取教育批评的方法,最多给一个处分,算是维护了教育制度。这样的处理结果,使学校丧失了教育的权威,根本达不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对于人来说,道德是最重要的,忠信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我们却往往将智育放在首位,对于学生的评判基本上是以成绩高低来评定的,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忠信教育实验法给人的启示远远不止这些,但如果将这个先德后智的观念转变过来,在德育过程中注重执行,先做到这两点,我相信学校的教育面貌就将发生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