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同学啊,我如何对你说

    类别:随笔 作者:artswee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4/2/13 21:03:41 网友阅读:901次 网友推荐:3次  字号:   

    郑回家了,作为班里的一名学生,一名不太让老师省心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因为她的离开而心情轻松。相反,心情很沉,或说很复杂。

    还记得刚入学后的一周,还是军训的日子,对学生还不是十分了解,那个晚自习,郑提出要回家,说家里有事必须她回去,当时对新生情况不熟,告诉她说军训很重要,不能准假。郑听后竟泪流满面,后来听其他同学说她家庭情况特殊,父亲是盲人,母亲是个智障,她得回家帮父母买东西。我听后顿生怜悯之心,随即拨了她家的电话落实,那边郑的父亲接了电话,回答情况是实,言语中几分哽咽,一再恳请我对郑照顾,之后,我便对郑同学多了些在意,上次学校在困难学生救助时,我针对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郑报上了,因其父母均享受社区低保,再加上家庭的实际情况,其他同学没有提出太多意见。

    那个早晨读,郑没有如期到教室,问其同一宿舍的同学,都说不知道,问及家人,家人也不知道。整整一天,都没有见到郑的影子,天将要黑的时候,一个说是郑的表哥的男孩打过来电话,说郑的表姐明天结婚,让郑过去帮忙。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个详细,电话就挂上了,再打电话问郑的父母郑是否有要结婚表姐,父母答说不知道,并为之甚是着急。这时班内的两名女生说她们能联系上郑,随即要去帮我一同找到郑同学。就在大家打算去找的时候,郑回来了。据同学讲,她到了外面一家美容美发店,并结识了一名大男孩(据说还是在今年五月份时就认识了)。适时郑的父亲电话一再催促我郑的信息。在简单的问过郑的情况之后,顾不上对她有更多的批评,联系到了他的父亲并征得同意。我租了辆三轮车,匆匆地同郑一起回家了。

    车子颠簸了大约一个小时到了那个小村,那个小村交通不是很好,下了车又走了十来分钟,才到了她的家,她的父亲,一个穿着满身都是油污的中年男人,坐在家门前的草垛下面,两眼无神地看着路旁。许是听到了孩子的声音,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声音呜咽,泪流下来了,他叫着孩子的乳名,“你怎么弄得呀?”,我无语,四十岁的人,全然像是五十岁的样子。搀着他的手,我劝说“不哭,孩子已经平安地回来了”。我不知道除了这话我还能再说什么。走过二十来步到了郑的家,她的爷爷奶奶都在,做奶奶的又是老泪纵横数落起孩子来。郑同学好像没有一点认识到错误的样子,其间郑的母亲走过,明显地,一个智力有障碍的人,当院晾晒着一个床单,千衲万补,不是亲眼看见的话,我真的不会相信现在还会有这样子的正在使用着的床上用品。交待了几句,我说让孩子在家待几天,稳定一下,家长也做做工作。之后打算告辞,这个时候,郑的爷爷奶奶起身要送我,两位老人一个人摸起了拐杖,另一个人则掇起了一只板凳,因为腿摔断了,无钱就医,就一直在家里,两手借用板凳向前爬行一步,再向前跟一步。见此情形,我心中一紧,忙说老人家,你们不必送了,之后,郑和她的父亲用一辆家庭用的三轮由郑开着车把我送回了学校。

    回校之后,我和郑的父亲通了电话,问及郑的情况,他说了一些,又一次请我帮一下郑,体谅一下他们的难处。那句话“你看我们这家子,瞎的瞎,瘸的瘸,可怎么弄啊”一直印在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三天后,郑回校了,我将她叫到教室外,和她谈了很多,孩子写了份文字材料,交待了事情的过程。适时学校领导经过,得知此事,对我说,学生错误性质虽然恶劣,但念及家庭特殊,还是给孩子一个机会。我想也是这样,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不到不得已,不会把孩子直接推向社会的。

    但是,之后的第四天,郑又一次夜不归宿,同学说,郑在午休时作好了伪装,而且说了一些不太中听的话,说:“我的东西谁也不能动,不然我跟她不算完!”所以到晚上也没有人给她动,男老师值班检查时,不便向女生宿舍照灯光,郑到中午第二节课还没来,再打电话给家长,家长及时过来了,我带着两个学生连同郑的父亲,还是那个美容美发店。我们再一次找到了学生。怕是有太多冲突,我让家长在道路这一旁,两位学生到道路另一旁的店里去找到孩子带过来,因郑的父亲看不见,并不知觉。我真的很无助,还能再留孩子在学校吗?学校能够二十四小时对孩子时时监控吗?上次孩子连同家长说再有类似问题直接走人的,但这一次,郑的父亲坚持要孩子回家。两次下来,功课耽误了很多。几经周折,郑又一次回校了。

    郑的再次回校是2013年的12月30日,当天晚上晚自习,我狠批了郑,并转达了她父亲的一些要求,郑点头答应遵守纪律。我以为这下该差不多了,谁知结果远不是这样,就在这天晚上,我正在男生宿舍楼值班检查,得知郑又没有回宿舍。是时已是晚上十点多(这离我和她谈话时间才一个小时不到啊!)。我当场拨打了她家中电话(真的很无奈,我不知道此时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不用说,做父亲的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孩子早晨读没来,但在第一节课按时到教室了,为不惊动郑,我装做不知道,因为那天放假,郑的父亲找人开车来把郑接走了,也许是感觉不能再上了。(还会再来学校吗?再上下去能有什么结果呢?)

    我感到了教育的悲哀,真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当郑的父亲可怜声声地“老师,你帮帮俺不行么?”,我真的很无奈。他说想让孩子上少年管制学校,我不知道哪里有,更不能知道那地方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也许是郑同学压力太大,想要走出那个家庭,但她才十四五的年纪,向哪里走呢?家庭是不太好,但那个家庭尽最大程度地给了她温暖,从平日郑在校的衣食住行就能看得出,郑的入学成绩班内第五已经到了现在的第四十名左右。我同情郑的家庭不幸,但却不能接受她的不争气。有时候我甚至迁怒于那个美容美发的小店,迁怒于那个大男孩,像郑的父亲说的偏激的话“咱到派出所告他们不行吗”,但冷静下来想,却不是那么回事。郑同学啊。你为什么就不能让学校和家庭省省心呢?

    有人说,每一个问题学生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也许,教育真的不只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也不都是家庭的事,更多的是社会的事,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我们的老师不会再为学生进黑网吧之类的事情而发愁。如果只把教育的希望寄托到学校等少数的一部分人身上,这种教育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教育是全民族的,是全社会的事情。没有这种全民族的全社会关注的教育,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本文评论 (共 2条)

    • 春头 给他发短信:郑的家太贫苦了,她又这么不争气,自甘堕落,可能陷入再穷的死循环,不知老师在哪里任教?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一颗有大爱的心,超越本职工作的责任感,谢谢你!向你致敬!

    • 春头 给他发短信:周老师,请加我qq449010459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