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学习是一场持久战

    类别:随笔 作者:Kinglear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9/3 11:21:58 网友阅读:2808次 网友推荐:3次  字号: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

    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今天我们来谈谈学习中的持久战。

    一直以来学生、老师和家长中存在这样两种观点:一,基础不好,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二,学习无巧,抱着死搞。只要我开始学习,搞好学习是分分钟的事。我们把前者称之为“必败论”,后者称之为“速胜论”。无数次历史经验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前者畏惧困难属于妥协投降倾向,后者产生盲目自大属于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持“必败论”观点的人有很多理由:自己的师资不如别人的师资好,自己的学校不如别人的学校级别高,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文化水平高,等等等等。持这种论调的人唯一不说的是自己不如别人努力。这种人为数不少,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危害都很大。这种观点让人颓废,缺乏斗志,不求上进,甘愿落后。

    持“速胜论”观点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也有很多理由:学生脑袋聪明,老师给力,学校牛X。他们往往把一科考好当作全面丰收,把阶段性学习的成功当作可以一劳永逸的高枕无忧。换句话说,他们把局部的胜利当成全面的胜论,把一时的胜利当成永久的胜利。这种轻敌做法导致他们盲目自信,夜郎自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同样危害极大。

    于是问题来了:学习无法提高吗?答案:当然不是。学习可以一蹴而就吗?答案:非也。学习是个持久战。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学习的习的上边是个“羽”字,表示鸟的翅膀,下边是个“日”字,表示太阳,合起来就是表示“鸟在阳光下练习飞翔”的意思。它是一个会意字。

    “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陈澔集说:“学习,雏学数飞也。“

    《说文解字》里说:“习,数(shù)飞也。”“数飞”就是“多次飞翔”的意思,这是“习”字的本义。

    现在我们在百度百科里面可以查到这个解释: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广义的学习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今天只谈狭义的学习,也就是学生在学校里获得知识的学习。

    从古人造字的基本含义来说,只要小鸟坚持练习飞翔,它就一定能翱翔蓝天。此所谓“学习,雏学数飞也。按照“必败论”的观点,我们岂不是看不到不断练习之后飞向蓝天的雄鹰?同样,按照“速胜论”的观点,“学习,雏学数飞也。“中的“数”也可以去掉了,古人尚能意识到学习的艰苦性持久性,况今人乎?

    在学习过程中持“必败论”观点的人说到底就是想妥协投降就地躺下,其根本原因是懒惰、怕苦怕难,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一事无成。

    而持“速胜论”观点的人说到底就是想一蹴而就,其根本原因之一是他们本是井底之蛙,此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此话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大意是不能和井里面生活的青蛙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空间限制自己不了解;不能和生命只有一个季节(夏生夏死)的小虫子说冰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限制于时令而不能理解;不能和乡曲之士(孤陋寡闻的人)谈论“道”,因为他受见识的限制而不能理解。

    导致人们持“速胜论”观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急躁情绪。这些人不愿意沉下心来耐心地做一点艰苦细致的积累工作,或者不认可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学生中有之,但更多存在于教师家长这一人群中。而后者的危害更大,一旦学习者经过短期学习不见明显效果,他们就会怀疑学习者是否努力或者全面否定别人的付出。作为老师他们伤害了学生,作为家长他们对自己孩子伤害很大。

    关于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来自于柏拉图的经典定义: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知识就是一切人类总结归纳,并认为正确真实,可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观点、经验、程序等信息。

    我们都知道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总结归纳的知识无边无际浩如烟海,任何一个领域一个体系一个分支的知识都庞大无比,了解并掌握知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以高中学习为例,高考考查目标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查要求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所以无论哪一学科,要想学好都必须要建立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开始积累,同时培养各学科的学科素养。这个过程可不是三天两早晨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可以突击的,它的确需要数年的勤学苦练才能获得。

    因此那些抱着高一玩玩,高二看看,高三学学的态度的学生是该警醒了,学习是一个值得并应该投入毕生精力去做的事业,此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此言不虚。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