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其它 >> 文章正文
  • 课程助力,让梦想起航

    类别:其他 作者:空谷幽兰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7/2/19 17:27:53 网友阅读:1441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6月16日,县实验中学初三全体毕业生来到学习和生活了三年的母校,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起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以“感恩、回报、追梦”为主题的离校课程。

    上午九点,张学德校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在初三教学楼门前迎接学生返校。校领导与返校的学生一一分别握手拥抱,并送上勉励的话语,其情其景让人感动不已。离校课程以班级为单位,以师生联欢的形式进行。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师生互动、联欢,可谓是精彩纷呈。学生们回忆起实验中学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起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说道动情之处,无不热泪盈眶。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离校课程很快就要结束了,各班团委及班干部提议:“让我们在母校在做最后一次值日。”于是,同学们自动的分为几组,有的去打扫宿舍,有的留在班内整理卫生,有的在清扫校园。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室变得窗明几净,宿舍变得纤尘不染,校园变得整洁有序,最后全体毕业生安静有序的离开了校园。

    此情此景让张学德校长感慨不已,他说:“近几年一直想开设离校课程,但是每当在电视以及网络媒体上经常看到有些学校的学生在离校之际抛洒课本、资料,破坏公物等等现象,总是有点担心,可是今天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实验中学学生的高素质,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最近一年来,学校为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凸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实现的“三自管理”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引领广大教师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丰富学校课程文化,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国家课程 突出整合

    我校主要进行了同学科课程的整合、两门及以上课程的整合以及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整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实施了单元之内、课堂主题、教学内容三个层面的整合,宏观上审视同一单元的所有课文,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透视单元内涵,提取单元精粹,反思单元误区,从而形成自己对教材的个性化分析。

    语文教师李凤英:“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共有五篇课文,传统的教材分析是逐篇突破,但是,从整合的角度来俯瞰本单元,我惊喜地发现,里面竟然汇聚了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三峡》表现出苍凉之美与雄浑之美;《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可以让我们比较宁静之美与绚烂之美;《记承天寺夜游》和《三峡》则展现了空灵之美与生气之美;《观潮》和《归园田居》则集中分别凸显了激情之美与闲淡之美,而《游山西村》和其他诗文对比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有了这样的宏观透视,就可以呈现给学生更为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中的父亲与《台阶》中的父亲,都凝聚了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会,对与父亲这一人物的刻画,可以进行对比整合体会人物刻画的方法。《老王》中的老王,《信客》中的信客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这些普通人身上闪光点的整合,让我们走进普通人,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走出课本,送进生活。在整合的过程中注意点与点的比较,知识点的归类,重点的区分,这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这样的整合,于教师而言,是创造性地教;于学生而言,是创造性地学。整合,让语文教材立体起来,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我们结合初一到初三作文教学的训练特点,开发了《初中生记叙文序列化训练》课程,各年级突出训练重点,加强连贯性,突出层递性,有序开展记叙文写作训练。同时集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开发了《首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文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把国家教材与地方教材的内容相结合,特别是与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类比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知识整合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地理老师周建波:“我们把《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与《潍坊地理》中第二章《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中的‘流量变化大的河流’、‘潍坊的水资源特点’、‘潍坊的调水工程’相结合,从局部到整体,统一分析,结合我们昌乐当地的实例进行归纳:时间分布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我们们当地的河流得出昌乐河流特点,夏秋季节水量大,冬春季节水量小,原因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从而得出昌乐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进而推导出潍坊市如此,中国也如此;空间分布规律,昌乐南部多、北部少,潍坊市如此,中国亦如此。并提出解决措施:一是为了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昌乐修建了高崖水库,潍坊修建了峡山水库等,我国修建了三峡、小浪底等;二是为了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昌乐修建了高崖水库至昌乐的引水渠,我们国修建了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加强与语文学科的知识整合,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学习新知识往往事半功倍。历史老师宋中明:“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我们选用了诗歌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学习前先让学生背诵,然后提出如下问题:红军真的不怕远征难吗?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让学生查阅地图看看红军翻过了哪些山?趟过了哪些河?‘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通过学习你从红军长征中学到了什么?”由于学生对《七律•长征》很熟悉,老师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学生在温习旧知的同时,轻松地学习了新知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自然水到渠成。

    课程整合活动的有效推进,增强了老师们课程意识,也极大地提升了老师们的课程领导力,我校申报的《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已在省教科所立项,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校的课程整合会更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校本课程 渗透德育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开发小组,组织教研力量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制订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研制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继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创新》、《国旗下的讲话》、《抗震消防演练》、《春来暖融融》、《校园应语忌语》、《校本阅读教材——聆听花开的声音》、《远足课程》等。

    政教处崔怀福主任:“《远足课程》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远足首阳山、方山、火山口等昌乐周边地方,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地理自然环境,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怀。

    《国旗下的讲话》课程突出“感恩、励志、理想、信念”等主题,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校长开讲,到级部处室主任,再到优秀学生代表,结合重大节日,突出周工作重点。学生李志鹏在《周记》中写道:“目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听着嘹亮的国歌,我心中顿时热血澎湃,是啊,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国家兴。听了王主任讲的《播种梦想》,我的梦想是什么,对,我要努力实现我的‘军校梦’,为祖国的国防力量贡献我的青春!”

    《主题班会》课程着眼于三个年级不同学段,突出整体性,体现出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形成序列。七年级侧重于适应性教育、习惯养成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八年级进行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理解感恩教育、网络教育,并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自觉、自律转化;九年级进行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以及考前心理调适。每个年级教育序列都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来呈现设计意图,班主任秦少敏:“《主题班会》课程的开设,推动了教师德育理论素养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活动的设计力和执行力,真正实现了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师的理想。”

    拓展课程 发展特长

    拓展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将此类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社团联系起来。

    我校现有文学社、摄影社、书画社等32个社团,涉及到科技、艺术、人文、公益、体育五大领域,2800多名在校学生全部报名参加了社团组织。在创建学生社团之后,他们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充分发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在课堂和学校的围墙内,而是在学生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以及广袤的社会范围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并实现课程的价值。

    “恒安湖文学社”是我校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现有六个分社,300多名成员。他们经常组织笔会,举办征文活动,还负责协助编辑校报《育新报》,优秀的学生习作及时发表,大家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同时为我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由该文学社自行编辑的校本阅读教材《聆听花开的声音》,荣获全国校本课程开发一等奖。在先后组织的第二、三届“地科杯——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征文中,我校文学社成员路畅、刘自超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刘馨泽、李祥凤、刘正春同学获第二十一届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二、三等奖,李群锋、赵靖宇、王璐瑶获县“感恩教师”征文一、二、三等奖。在去年潍坊市“汉字书写大赛”中,由刘烜、代昊、杨佰庄、路畅、杨靖雯五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代表我县参加潍坊市比赛,他们过关斩将,力挫群雄,获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刘烜还获得“汉字达人”称号(潍坊市一共8个),并与其他三位汉字达人代表潍坊市参加省级比赛,她一举进入了前12强。黄润方同学获县经典诵读一等奖第一名,市“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演讲比赛第四名(二等奖第一名)。

    “青青草书画社”曾获潍坊市首届百家优秀社团称号,近年来,有近百幅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教师自主开发的《小发明大创意》、《机器人教育》、《我爱电脑绘画》等系列课程获得了师生的好评。赵明超同学创作的《能吃的蓝藻房子》获29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刘华卿同学创作的《智能生物灯》、隋宜臻同学创作的《向日葵灯》获山东省第十五届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创意设计二等奖。赵书梅老师一人指导的学生就有25人次获国家级奖励,58人次获省级奖励,其本人先后四次获潍坊市政府成果奖,并被评为金牌辅导教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校正是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丰富知识容量,拓宽学生视野,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引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课程建设,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给他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让他们在广阔天地中展翅翱翔!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