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 传承村落文化

    类别:故事 作者:丁井人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5/6/2 19:48:19 网友阅读:811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村落——是有古代先民在农耕文明进程中,在族群部落的基础模式上,进而因“聚族而居”的生产生活需求而建造的,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的基本社会单元。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村落是基础,文化是内涵。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所建造的村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上都有着共同的内涵。即由单一个体到家庭,进而到氏族,再归属于民族,最后归属于国家。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不仅存留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核精神,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正是历朝历代无数传统村落中的原居民,通过代以相继的身体力行,忠实践行,使得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光大和创新,铸就了我国传统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社会品质和国家民族文化精神。

    真可谓:小村落,大文化。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合偶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文化古村落。

    相传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部下在今江苏、镇江南三十公里外一山坡上养战马,战乱后山坡上留下很多马桩,后人把这山坡叫马桩山。合偶村 就座落在马桩山南脚下。传说三国时期马桩山脚下就有姓殷的、姓贡的和姓张的三个家族定居过,或许是养战马时马桩山脚下就已形成过村落,因未发现遗迹,现无从考证。数百年过去,直至唐代一姓吴的官吏因犯事被贬带家眷迁到马桩山脚下,繁衍生息不断形成了吴甲。过了几十年,一姓丁的也带家眷迁居过来,不断繁衍形成了丁甲。又过了几十年,一姓王的也带家眷迁居过来,不断繁衍形成王甲。现在合偶村的老一辈还流传着“先有殷、贡、张,后有吴、丁、王”一说。

    吴甲、丁甲、王甲三个小村,经过几十代的发展,三个村几乎连成一体,常常因土地、经济利益等发生纷争,甚至大动干戈。后来三个村的村官及有名望的家族代表坐下来协商,决定把三个村合并为一村,命名为悍牛村。因为三个村都以农耕和养耕牛为主。特别是养牛、贩牛经商,三个村 发迹的财主都很多,且养的牛剽悍、凶猛,当地方圆几十里很出名。明清时期悍牛村已具相当规模,当地属大村,留下的遗迹很多,有吴甲祠堂、丁甲祠堂、王甲祠堂、吴甲大堂前、五间房、七间房、九间房、青石路、贩牛场、古井等等。特别是吴甲大堂前,建筑气势宏伟,堪比皇室宫殿。令人痛心的是,王甲祠堂和二百余间古民宅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烧毁;吴甲祠堂解放后被改作小学教堂;丁甲祠堂改作大队部;吴甲大堂前改作木工、竹工坊。后来这些古迹终因年久失修未被保护,又经文化大革命时期破旧立新而毁尽。唯独前几年发现了一口古井,就井烂、井砖,经镇江市博物馆考古人员推测为明清时期大户人家染坊用水井。

    合偶村是清朝末年更名的。传说清朝末年朝政衰败,农民起义四起。当年有一支太平天国(长毛)起义军在悍牛村一带发生叛乱,村民跟着跑反,其中悍牛村有一对富家新婚夫妇,新婚几天就加入了跑反,不幸夫妻在跑反途中走散。战乱平息后,新娘回到了家中,而她丈夫却没有回来。她和家人四处打听,但参加跑反的人都说她丈夫在跑反中被打死了。她和家人怎么也不信,并不惜重金到处打探。几年过去了,仍是杳无音讯。说也蹊跷,她在有一次到远村去上庙,赶集后在朋友家吃饭,饭桌上她隐约听到隔壁传来一男人的说话声很像自己丈夫的声音,立即就过去探明。她一到隔壁人家门口一眼就看出那说话的男人就是自己丈夫,便过去质问他,为什么几年了还不回家,她和家人找得好苦。而她丈夫似乎不认识自己的老婆。原来是他在跑反中不幸脑部受了重创,大脑失忆,记不起是那个村和家人,流落他乡,乞讨为生。那隔壁人家心善收留了他,在他家做帮工。她得知丈夫的不幸遭遇,还是执意把他带回了家,为他寻医求药。经过多年的医治、调养,她丈夫慢慢恢复了一点记忆。不过那时他们两家几乎一贫如洗。悍牛村和邻村的人无不不被这女子对丈夫的深情所感动。他们夫妇百年后,悍牛村为了褒彰这女子对丈夫不离不弃、情深意长,决定把悍牛村更名为合偶村。

    合偶——寓意:百年好合,成双成对。现在合偶村和邻村的老一辈人还有把合偶村说成悍牛村的。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