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走进鲁镇

    类别:散文 作者:万维书刊用户(ID:148074)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5/4/16 21:15:54 网友阅读:1109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走 进 鲁 镇

    杨 旻

    谁也不能否认绍兴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单是一个王羲之,单是一个陆游,就足以光照千古,何况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民族精魂的鲁迅。绍兴实在是个得天独厚、人杰地灵的地方。

    知道鲁镇是从《孔乙己》、《祝福》等小说,想象着咸亨酒店的老酒和茴香豆,想象着鲁四老爷家客厅里陈旧的摆设,想象着祥林嫂像男人般忙碌着岁末年初的“祝福”却最终在风雪之夜凄凉地死去。但对于鲁镇的印象仅止于此,始终介于模糊和清晰的边缘。

    知道鲁迅笔下的鲁镇已从作品中走出,化为真真实实的鲁镇,心底便有一种隐隐的期待。这现实的鲁镇可与想象的鲁镇一样?而当得知第二天的游程正有鲁镇,这种期待便转成兴奋,像孩子即将得到盼望已久的礼物。

    第二天醒来,不想窗外下着大雨。望着蒙蒙的雨帘,心中有一丝懊恼,责怪这雨来得不是时候,万一扫了大家的游兴,阻了游程,岂不让人空欢喜一场?幸亏只是我的自作多情,领队的比我兴致还高,风雨无阻,于是我们便上车出发。

    雨中的绍兴像笼着层烟蔼,透过车窗,看不分明,而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不知怎样的鲁镇。不到一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柯岩。

    雨还在下着,我们撑着伞进入了柯岩景区。最先进入眼帘的是巨大的“一柱烛天”壁,回首北望,赫然便见一块上大下小、上粗下细的巨石凌空兀立,像一把巨锥倒悬空中,又像一支燃烧着的蜡烛,“一柱烛天”实在是既贴切又给人无限的遐想。史料记载,柯山从三国时代起成为一座采石场,无数的采石工历经四百多年,竟然把偌大一座柯山齐根挖去了半座,形成了今天的柯岩绝景。我漫步其间,想到这里的每一块岩石上或许都凝结着采石工的血汗和生命,“一柱烛天”这四个字正是工匠们与天抗争的豪迈气概的真实写照,而眼前的美景正是他们为“愚公移山”这个寓言作出的最有力的诠释。雨渐渐小了,我们来到近旁,终于发现,原来这“一柱烛天”巨石是从湖中突起,更像是从碧绿的湖面上长出的一支倒立的竹笋。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竹笋的上端还雕刻着一尊巨大的佛像,慈眉善目的佛,注视着世间芸芸众生,保佑着善良的人们。

    时晴时雨中,我们游遍了柯岩。呼吸着山里清新的空气,饱览了满目苍翠,我们乘上了鉴湖的游船。烟雨迷蒙中,我们踏上了古纤道,探访了马臻墓,在吴王像旁的餐馆品了绍酒,尝了茴香豆,终于登上了去鲁镇的游船。

    鲁镇的格局是东西走向的。青砖灰瓦的两排房屋,夹持着一条长长的青石街,两旁店铺毗邻,酒旗招摇,令人恍如身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镇东头,一上码头,就见几个与真人相仿的塑像。“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一望便知是那沦为乞丐的祥林嫂。戴着绍兴毡帽,手里托着根烟枪的,那是中年闰土。脑后拖着一条长辫的,不用说是那“断子绝孙”的阿Q了。

    导游小姐每人发了五个铜钱,上面印着“鲁镇通宝”四个字,说是凭此可以参加活动。这铜钱相当于游戏币,但更显古朴。我们兴致盎然地冲进“赌场”,庄家正吆喝着下注,“天”“地”“人”“和”各居一方。我们纷纷下注,我在西方的“人”位试探性地押下一个铜板。庄家开宝,赫然是个“天”,于是有赚有赔,赚了的欢喜,赔了的不服。片刻工夫,我的五个铜钱输了个精光。这“赌场”给了游客快乐,也给了人们启示:赌是罪恶之源,许多人不就是这样倾家荡产的么?

    走出“赌场”,雨还在飘着,沿着青石板路,一路西行,一些熟悉而陌生的店铺一一向我走来。飘着酒旗的酒肆,出售土特产的南货店,还有当铺和药店,先生在《〈呐喊〉自序》中的话刹时漫上我的脑海:“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个幼小的孩子,每天奔波在当铺和药店之间,只为了病重的父亲,过早承受了生活的责任,也饱尝了世态的炎凉。但是这经历促使他去学医,最终又使他成为一位文学巨人。

    终于走到镇西头,一片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先生的雕像,先生坐北向南,短发微须,深邃的目光凝望着远方,穿透了雨帘,也穿越了时空。雕像座基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先生为人的写照,也是向后人的昭告吧。

    梦中的鲁镇,我终于走进了你。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