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s://jeit.ac.cn/(202508期)
3、刊内电话:010-58887066(初审外审等)
官网电话:010-58887064(编校进程|费用等)
4、刊内邮箱:jeit@mail.ie.ac.cn
(更多编辑邮箱详见官网及公众号信息)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6、刊内微信公众号:电子与信息学报(dzyxxxb)
2025年10月11日星期六
《电子与信息学报》投稿细则(2025)
【官网信息】
《电子与信息学报》热诚欢迎广大科研人员的来稿,投稿前请仔细阅读以下细则,以免延误科研成果的及时发表。
一 刊物介绍
《电子与信息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共同主办的电子与信息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
学报于 1979 年创刊,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本刊现为月刊,收录综述评论、数据集论文、研究论文等,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中文领军期刊”,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5)T1类( 最高级 别) 。
学报目前被《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EI Compendex、Scopus 和 ESCI 等数据库收录。
学报投稿网址为 http://jeit.ac.cn,可点击网页上的“作者投稿、查稿”完成注册后投稿。来稿请排版成 Word 文档,单栏,5 号字,两端对齐。正文中,中文用宋体、单倍行距,英文用 Euclid,行距 16 磅,中文之间标点全角,外文之间用半角。
现列出初审不通过及退稿常见问题,请作者注意,以提高投稿成功率,节省时间:
(1) 投稿时必须上传 BM 审查文件、知识产权传承诺书和版权转让承诺书电子文件,纸质文件可以在初审通过后邮寄到编辑部(快递无特殊要求,优先推荐 EMS、顺丰),编辑部只有在收到书面的保密审查证明(加盖单位保密主管部门公章)和知识产权承诺书原件后,方能将稿件送外审专家审阅;
(2) 参考文献须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排序,凡中文文献要同时给出相应的英文信息。每篇文章引用文献一般不少于 15 条,且须引用近两年(示例:2025 年投稿,2023+2024 年的文献算数)发表的期刊/会议文献数量不少于全部参考文献的 30%,每篇文章自引文献(引用《电子与信息学报》本刊文章)不超过 5条;
(3) 初审通过后,审稿费用的缴纳以邮件通知为准(如缴纳方式等详细内容),由于本刊费用和发票纳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财务统一管理,因此稿件系统中缴费状态更新不及时是正常的,作者缴费后无需担心;
(4) 论文篇幅(含英文长摘要):2025 年开始最新要求:研究型论文、数据论文篇幅 12 页内,综述型论文 18 页内,特约稿件及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以适当放宽,超过 25 页的论文,请务必联系编辑部。二 报道领域
学报重点报道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集成电路、芯片与传感器设计;
数字与阵列信号处理;
无线通信与物联网;
电子对抗、雷达、声呐与导航;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技术;
其他电子与信息相关交叉学科等。
三 征稿要求
本刊稿件的选用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 来稿必须是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并须由第一单位保密主管部门出具保密审查证明。证明信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可从学报官网“作者服务中心”或“下载中心”等处下载,论文通过初审后,编辑部会给作者发邮件,详细说明审稿费用缴纳方式(所有缴费一旦缴费概不退费,请认准编辑部官方邮箱,避免上当受骗,目前官方邮箱有:jeit@mail.ie.ac.cn、jeit@aircas.ac.cn、以及各位编辑老师的邮箱)、三种材料(保密审查证明、知识产权承诺、版权转让)邮寄地址。
编辑部只有在收到书面的保密审查证明(加盖单位保密主管部门公章)和知识产权承诺书原件后,方能将稿件送外审专家审阅,如在 30 个工作日之内未收到上述证明,来稿将作自动退稿处理。
(2) 稿件内容属于本刊重点报道方向相关的原创性工作,无弄虚作假,无一稿多投。
(3) 论文研究工作应属于当前国内外学术前沿的热点方向,具有高度的创新性,经同行评议后认定为对该学科具有一定贡献的最新科研成果。
(4) 论文严格按照《电子与信息学报》的写作规范进行写作,要求语言通顺明了,措辞严谨准确,文章层次逻辑分明,内容完整翔实有深度。
(5) 名词、术语、数学公式、图表等的表达要按照国家标准或同行惯例,且明了无误。
(6) 本刊接收并鼓励数据型论文投稿,具体参考:《电子与信息学报》“数据论文”征集通知。
(7) 学报有根据学科领域及载文容量限制等原因退稿的权利。
(8) 学报原则上不接收共同一作/通信。
四 出版流程
学报实行同行评议审稿制(三审三校、外审一票否决)。责任编委和审稿人均是电子与信息领域相关专业方向有卓越造诣的专家,如对审稿意见有异议,可向编辑部申诉,依规决议。
五 写作要求
为了便于审稿人审阅稿件以及编辑处理稿件,论文必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摘要;关键字;
引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Title;Abstract;Key words。
以下分别对每一部分的写作要求进行介绍
1. 标题/Title
文章的标题应准确、概括、明了,不能过长,且中英文标题基本对应。除了少数特别常见的缩略语之外,一般在标题中均使用全称,不用英文缩写。标题尽量避免“基于……”等过于常见、窠臼的句式,可在专业、准确的基础上适当创新。
2. 作者姓名与单位信息
作者姓名:本刊要求中国人姓前名后,包括发表在外文期刊上的中国人,也是如此;中文部分的姓名用汉字,英文部分用汉语拼音。外国国籍作者遵循当地姓名习惯。
单位信息:信息务必准确,定稿后单位信息原则上不允许修改\调换;每条单位信息一般最多罗列到二级单位,如有需要,请增列 1 条。
例:某高校某学院为 1 条,如学院下还有实验室需要提供,可加列一条某属某实验室。
3. 摘要/Abstract
摘要/Abstract 往往作为单独文献(二次文献)传播,也是 EI Compendex 等国内外检索系统的关键,对于一篇论文的关注度和检索度具有重要意义。《电子与信息学报》要求作者提供高质量的报道性的中、英文摘要。具体要求包括:
(1) 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内容,重点叙述文章创新性的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摘要不应是正文的补充、注释、总结,不可加进原文内容以外的解释或评论,也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2) 摘要字数有限,须句句推敲,字字斟酌。结构要严谨,一般不分段。
(3) 摘要是以第三人称介绍文章,因此中文摘要中不能出现“本文”等字样,可用“该文”代替,英文摘要用被动语态和一般现在时。
(4) 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4 要素撰写中文摘要,同理,英文摘要包括 Objective,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及 Conclusions 4 部分。其中,目的是指研究动机,主要交代前人工作的不足之处;方法是指所用的原理、工艺、材料、手段、装备等;结果是实验研究的结果、数据以及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是指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建议等。一般而言, 报道性摘要应基本具备以上 4 要素,以便作为二次文献单独传播。
(5) 综述文章可根据研究内容灵活划分/搭配要素名称,常见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意义(Significance)、进展(Progress)、结论(Conclusions)、展望(Prospects)等。
(6) 自 2025 年第 1 期起,学报正式启用英文长摘要 Abstract,采用规范地道的英文科技用语进行写作,语法正确,采用第三人称一般现在式,尽量使用被动语态,避免句子冗长、杂糅与歧义,避免参考机器翻译时常出现的无主语现象。摘要 800-1200词 ,详见论文模板英文长摘要要求。
(7) 不常用的缩略术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全称及缩写,以后出现时用缩写。
注:摘要和结束语的书写对于本刊非常重要,请认真对待,多学习和参考本刊已发表的文章,按照要求认真修改,争取一次成功,避免耽误发表时间,特此强调!
4. 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与论文的检索度密切相关。一般选取 3~5 个关键词,应按照学科范围从大到小进行排列,且关键程度由强到弱。第 1 个关键词的选取至关重要,其应界定该论文所属的学科范围,便于读者检索。
5. 引言
引言应简要说明本文工作的背景,包括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及其不足之处;本文工作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本文的组织结构与安排。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过于科普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在引言中引用参考文献要求作者评述所引文献的思想,而不是整段地摘抄参考文献。引言中一般不要出现图、表、公式,如有必要可放在文章后续章节中叙述。
6. 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研究对象、理论推导、仿真论证、性能分析、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方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较大差异,因此对正文内容不作统一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可重复验证。实验结果应有与他人工作的对比分析,以说明本文工作的贡献。
7. 插图
插图包括曲线图、示意图、框图、流程图等,其应具有“自明性”, 即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插图应按全文编写序号。
本刊插图自2021 年始改为全彩印,且要求作者提供可编辑的矢量图,如emf, pdf, fig, eps,visio, ppt 等格式文件,没有文字的位图直接提供 600 dpi 的图即可。常用统计软件做的图可直接提供源文件,例如 excel, origin 等。将所有插图源文件(命名图号与文中一致)整合到一个独立的压缩包,上传稿件系统。
图具体规范:
(1) 插图线条:线粗为 0.5 磅(4 px),中文用宋体、外文用 Euclid,字号用 8 pt(可适当调整,以利于阅读为准);
(2) 图中≥2 幅子图时,需给出对应子图题,且放到子图正下方,不要放到总图题中;
(3) 插图格式:能提供矢量图的请提供矢量图,只能提供遥感图像、照片等位图的,请尽量保证分辨率为 600 ppi 以上;每幅图按其出现的序号命名为图 1、图 2 等,图号全篇统筹,不分章节。所有插图压缩成一个文件,并以稿号命名,如“250001 图”,作为附件上传到投稿系统。
8. 表格
本刊采用“三线表”的方式进行排版,如表 1 所示,表格布局要合理科学,一目了然。
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表格中同类参数数值若为小数,则小数点后有效位数应保持一致;
(2) 当表中数值的单位相同时,只需在表题或首行/列标注即可;
(3) 单元格内容居中。
9. 结束语
结束语和摘要对于文章的引用率和检索度都非常重要,请作者认真对待。结论既不是正文中各小结的简单重复,也不是摘要或引言的重写。作者应简明评述和总结所述工作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有意义的、延伸性的讨论。
注意:硕士、硕士生、博士、博士生要写清楚!
10. 名词术语、计量单位、数学表达式、符号和缩略词
本刊执行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特别强调的是,正文和摘要中不常用的缩略术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全称,后文用缩写。
一般的简单参量,直接使用 Word 常规输入即可,复杂的公式、参量,请使用“MathType”编辑,尽量不要使用 Equation Editor 等较老版本编辑器,尺寸设为标准,并且遵照以下标准:
(1) 单个字母表示变量时用斜体,其他一律正体,如 e, j,π,c 等常量均用正体;
(2) 表示矩阵或矢量用黑体/斜体,其他一律不能用黑体/粗体;
既是单字母变量,又是矩阵/矢量,用黑斜体/粗斜体;
(3) 表示矩阵转置的字母“T”,共轭转置的字母“H”,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以及代表量纲的字母(如 dB, m, Hz 等)用正体。
(4) 公式不要以表格、图的格式插入,不要使用超级连接。
1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须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排序。凡中文文献要同时给出相应的英文信息。
引用近两年(示例:2025年投稿,2023+2024年的文献算数)发表的会议期刊文献数量不少于全部参考文献的 30%。
每篇文章文献一般应不少于 15 条。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书写,详见论文模板。
特别注意:文后列出的文献,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与文后的文献编号完全对应;1)每篇文章引用文献一般不应少于15条,推荐引用最新的高水平论文,文献号要依序引用,不能跳号、乱号;2)引用近两年(示例:2025年投稿,2023+2024年的文献算数)发表文献数量不少于全部参考文献的30%;3)引用本刊文章最多不能超过5条、避免自引过多,文献有doi号尽量提供;4)中文文献均需提供对应英文,文献作者的姓名要姓氏在前(全拼大写),名称在后(国人名称全拼,国外作者名称缩写);5)会议论文要给出举办国家和城市,线上会议用[C/OL]表示可以不给出举办地。
12. 作者简介
请在参考文献后给出全部作者的简介,格式如下:
[作者 1] :[性别] ,[职称] ,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 .
[作者 2] :[性别] ,[职称] ,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 .
基金:论文如有资助基金请在首页页脚标注,定稿后基金信息不允许更改替换(国防科工、军事、装备预研等基金不要注明)。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凡与国外学者合作撰写的论文,在审稿结论相同的情况下予以优先发表。基金要提供对应的英文信息。
通 信 作 者 : 通 信 作 者 姓 名 和 联 系 方 式 应 按 如 下 格 式 在 首 页 页 脚 标 明 。
六 审稿费、版面费、稿费
《电子与信息学报》为纯学术性、公益性刊物,办刊经费一直由主办单位承担。为了快速和更好地将作者的科研成果传播出去,根据国家规定和同行惯例,向作者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以使刊物得以正常运行,请作者给予支持。
从 2018 年起,稿件通过初审后编辑部会发邮件通知作者交纳 200 元审稿费,待来稿录用发排后通知作者缴纳版面费,收费标准为 500 元/页,全彩印。所有费用都有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机打发票,根据税务局的规定,发票的项目名称为“刊物费”。
注:
(1) 本刊所有费用的缴纳,都会邮件通知作者(一般是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的邮箱),如未收到邮件,可稍作等待,特殊情况可联系编辑部刘老师,电话 010-58887064;
(2) 本刊的费用缴纳和发票开具,纳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财务统一管理、分批次定时查账,因此如遇稿件系统的缴费状态更新不及时,已缴费作者无需担心;
(3) 本刊稿费发放标准:100 元/页,请一作或者通信作者在稿件系统填写完整个人信息(姓名、银行卡号、开户行、身份证号,编辑部会优先发给信息完整的作者账户)。
七 编辑部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 19 号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2702 信箱)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邮编:100190
电话:010-58887066
E-mail:jeit@mail.ie.ac.cn
网址:http://jeit.ac.cn
编辑部:
陈 倩 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
Email: qchen@mail.ie.ac.cn;Tel: 010-58887066
余 蓉 科学编辑
Email: yurong@aircas.ac.cn;Tel: 010-58887064
马秀强 科学编辑
Email: maxq@aircas.ac.cn;学报公众号可直接对话
廖海贝 科学编辑
Email: liaohb@aircas.ac.cn;Tel: 010-58887066
刘艳玲 技术编辑(查重/缴费/发票/样刊寄送等编务联系)
Email: liuyl001629@aircas.ac.cn;523243212@qq.com
Tel: 010-58887064
我们优先推荐您关注我们以下融媒体平台,其中订阅号可以直接发言对话,编辑在处理稿件之余,一般会回复提问,紧急问题可直接电话联系。
附审稿费缴费、材料邮寄邮件样例:
××;××× 等同志:
您投来的《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器的最优联邦均值融合》稿件已通过形式审查和编委专业初审,准备正式进入外审同行评议。您的稿件编号为 ××××××。
请速交稿件审稿费 200 元,并将保密审查证明、知识产权承诺书和版权转让协议的原件(上述 3 个文件投稿时提交过扫描版)邮寄至编辑部(作为录用的必要条件)。
说明:
(1) 审稿费:用于支付给稿件的编委和外审专家,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投稿不用缴纳审稿费。
审稿费缴纳方式:
账户名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帐号:0200151809100999989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贸试验区永丰基地支行
缴费附言注明“稿号+作者姓名” ,如用网银转账,请截屏,并将截屏图像保留以备查。请不要用支付宝转账,因为无法填写附言信息,无从查账。缴费完成请将 200 元的缴费回执单电子版发送给liuyl001629@aircas.ac.cn
(2) 三份文件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 19 号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 ,电话:010-58887066。
证明材料上请写明稿号!
(3) 缴费状态与发票:编辑部财务接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需要定期查账,系统缴费状态更新没那么快,按规定已缴费即可。一般缴费完成之后半月左右开具发票并在系统维护开票状态,且本刊只开具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请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