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主办单位官网:https://philosophy.sysu.edu.cn/
4、投稿邮箱:paideiaphilosophia@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信息)
5、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哲学系(sysuphil1960)
6、出刊日期:官方暂未公布刊期信息。
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
                                   
《哲学教育评论》征稿启事
【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信息】
 
中山大学哲学系2025年02月06日17:30广东
《哲学教育评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之刊物,旨在于专业知识生产之外,讨论哲学教育本身的多种可能。评论者,不以标准化论文为骛,举凡对哲学教育有心得、有体会、有尝试、有经验者,为师者、就学者,均可自抒己见.相互借鉴,同时引介国际教学经验,探访国际著名哲学系科的沿革与当下实践。刊物拟设以下栏目,面向国内外同仁征稿:
一、名系源流。介绍国际国内知名哲学系的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特色、名师风采、思想沿革等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期开拓和保持世界性的视野;
二、讲堂实践。哲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心得或是师友杂忆,均可以专文方式加以呈现,供同行借鉴交流;
三、教学求新。在哲学教育过程中,突破传统的视野和方法,探索多样多元的教学方式者,可对自己的创新试验作理论上的总结与论证,以获学界的推广和传播;
四、理论深耕。对教育本身,尤其是人文教育、哲学教育,在哲学层面加以理论透析,因应教学方法、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改变,省思教育本身之结构因素,阐述教育本身之价值追求;
五、旧文新刊。遴选往昔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知名学人关于哲学教育的文章、笔记、讲稿、书信等等各种文献,草蛇灰线,搜寻自京师大学堂立哲学门以来哲学教育在中国开拓发展的足迹,启迪来人;
六、国际动态。搜罗译介国外哲学界与哲学教育相关的重要资讯,如师资变动、专业调整、重要课题、重要会议等等,以使耳目常新。
本刊不以专业论文为标准,风格不限,字数不限。若以论文方式写作,请参考以下格式:
1.不需单列参考文献,所引文献均在脚注中标明;
2.脚注注释号①、②、③……,每页重新编码。文献格式如下:(1)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5页。
Bruce Kuklick, A History ofPhilosophy in America, 1720-2000,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61.
(2)文章:
陈少明:《中国哲学:通向世界的地方性知识》,《哲学研究》2019年第4期,第32-41页。
Shaun Gallagher,“Phenomenology and Embodied Cognition", in Lawrence Shapiro (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mbodied Cognition, London: Routledge,2014, pp.9-18.
Elliot Gaines,“Communication and the Semiotics of Space", Journal of Creative Communications, Vol. 1(2), 2006, pp.173-181.
(3)翻译: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所有引用文献在第一次出现时标明完整的出版信息,第二次只需标注作者、文章或著作名及页码。同一文献连续重复引用的,可标注前揭及页码(如页码不同)。
4.经典文献可以按照学界惯例进行缩写,可采用随文注释,不将文献信息放入注释之中。比如正文中凡是引用《纯粹理性批判》的文献都用“KrV B105”,表示《纯粹理性批判》B版第105 页。
投稿者请将稿件电子版(Word格式)发至:paideiaphilosophia@outlook.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方向)、联系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
投稿后若三个月内没有收到回复,作者可改投他刊。请勿一稿多投。录用文章一经发表,即奉稿酬,并送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