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内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投稿邮箱:fxsjlc@163.com
4、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出版两期。
5、微信公众号信息:不收取版面费等任何费用。
6、刊内微信公众号:法学实践论丛(fxsjlc2019)
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
《法学实践论丛》第十期征稿启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法学实践论丛2025年09月18日 09:01 陕西
刊物简介
《法学实践论丛》创立于2019年4月12日,是由西北政法大学国家级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在校学生负责组织出版,一年两刊对内发行。本刊以“博学笃志,明辨砺行”为宗旨,致力于探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向,力争为广大法学学习者和工作者在法学专业实践领域搭建良好平台,以展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成果和创新思维。自2023年第五期刊物起,《法学实践论丛》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所录用文章将被“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全文收录。
征稿对象
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法律实务工作者。
来稿须知
01来稿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内容表述清晰,语言流畅通达,逻辑严谨,形式完整规范。应当包含篇名、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和关键词(不超过5个)。来稿的参考文献与注释均为脚注形式,每页单独编码。其他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项可参照本刊注释体例以及《法学引注手册》。来稿字数以8000字以上、20000字以下为宜,对于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字数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来稿查重率要求为15%以下,特稿特审。
02本刊栏目介绍
(一)学术新声
本栏目将定期总结归纳法律核心问题,在法学的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和构想,并将这些探求转化为书面严谨的文字。其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时事热点、模拟法庭赛事、校内开庭、人工智能法学等,鼓励师生围绕上述问题以多元视角展开剖析与说理,以达准确把握、精确分析、最终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悦读心得
“伏案而读,深思默想,方可求及真理。”法学知识的世界浩瀚无垠,相关书籍是遨游其间的通道,理论知识、实证案例等等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深入学习法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故本刊推出悦读心得栏目,旨在刊登优秀的书评,鼓励广大师生注重法学学习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书籍种类不限,书评主题需与法学相关。
(三)实践教学
为推动法学教育改革,提升法学教育实效,加强法学院与实务部门的人才对接,本刊特推出实践教学前沿栏目,旨在鼓励广大师生思索法律实践教学所涉及的疑难问题,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法律教育模式建言献策,提供有益思路。
(四)实务研究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疑难案件是推动法治进程的重要元素,法律工作者办理案件的经验则是法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鉴于此,本刊推出实务研究栏目,旨在集合法律实务人员的智慧,以期为法学理论提供源源不断的经验支撑。
(五)社会调研
法律规范的运作依赖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欲了解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逻辑,须先精确把握社会事实。本栏目旨在刊登出色的社会调研报告,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维度把握与分析社会事实。
(六)人物访谈
本栏目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或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访谈,弘扬法治精神,贡献法治智慧,供全校师生借鉴学习。
(七)赛事撷秀
本栏目会选取每年《法学实践论丛》所举办的全国法学征文比赛优质获奖稿件若干,展现朋辈学子的学术风采。
03 本刊采用匿名三级审阅的审稿制度。来稿凡选题实际新颖、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有独到的见解和学术价值,编辑部均会认真审阅并由编辑部按专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
04 本刊第十期征稿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日。原则上在本截止日期之后的投稿将被纳入下一期(第十一期)审编。 本轮征稿收满为止。若第十期未在截止日期前征满,则此后投稿自动纳入第十期审稿;第十期征稿已满,则投稿顺延至第十一期审稿。编辑部收稿即审,审稿周期为两个月至三个月。
05 本刊一经录用即发用稿通知和纸质刊用证明,赠送载有作者文章的当期刊物两册。是否录用的通知和意见书将以邮件方式进行回复,具体时间以来稿的先后顺序进行安排。未录用的稿件作者可自行处理。
06 本刊不收取版面费等任何费用。
投稿方式
邮箱:fxsjlc@163.com
稿件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发送,以论文标题为文件名,文件名中不得出现作者个人信息。邮件标题命名为“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并在邮件正文注明作者个人信息(稿件正文请勿出现作者相关信息)。作者个人信息应当包括作者简介(姓名、学校、年级、专业或者工作单位、职称)、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等。请作者确保联系畅通,自收到修录通知后1个月内未回复,视为自动撤稿。
注意事项
一、来稿须是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反对抄袭、剽窃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二、本刊不接受一切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的稿件,一经发现,拒绝录用并不再审阅该作者的任何稿件。
三、若作者需撤稿,请在接收第一次修录通知时进行说明,此后不再接受作者的撤稿申请。
四、本刊编辑部有权在尊重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对来稿进行文字和格式上的删改,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
五、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同等文章质量情况下,独著稿件优先于联合署名稿件进行录用。
七、若对本刊审稿进度、审稿流程等内容存在疑问,请通过邮件进行联系,不得私自联系本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