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3、刊内网址(202501期):
https://bdcy.cbpt.cnki.net
4、刊内电话:023-67489116
5、刊内邮箱:realestate_law@126.com
6、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2辑。
7、刊内信息:发表稿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稿约
【2025年01期信息】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为中国房地产法律实务研究论坛纸质版定期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房地产法律实务研究论坛系由广州大学不动产研究院、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瑞威资本、重庆市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房地产法律理论阵地,每年定期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房地产论坛。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系广州大学法学院刘云生教授主编,每年两辑。本集刊主要针对不动产法律理论和实务等所涉各领域进行专题研究,每辑设有主题聚焦、理论前沿、学术争鸣、不动产实务等栏目。现诚挚期待海内外学者惠赐稿件。
本集刊已加入CNKI等数据库,所有文章全文入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集刊稿费一次性给付。凡投稿本集刊的文章,均视为同意本集刊授权的合作单位使用,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集刊上述声明,如有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声明。
凡来稿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来稿体裁和字数不限,文稿选题新颖,立论科学,论据充足,论证严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二、文稿必须包括题目、作者简介(姓名、所在单位、职务或职称、研究方向、邮寄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摘要、关键词、正文。
三、来稿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证作品独创性,文稿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一稿多发。本集刊尊重作者的著作权,但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文字性和技术性的修改、删节,不同意者务请声明。
四、本集刊坚持以质取稿、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采用专家匿名审稿和三审制,进行同行评议。来稿一经刊用,会及时通知作者,并敬奉稿酬及样书。作者自来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未收到编辑部用稿通知,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对来稿不采用的,编辑部一般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本编辑部不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作为本集刊组稿、发表之代理,发表稿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
六、来稿文责自负,本集刊所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七、本集刊倡导学术诚信,欢迎个人单独署名,接受必要的有实质合作关系的集体署名和合作署名,反对挂名和多人署名。集体署名应说明分工情况,合作署名应明确各自贡献。
八、任何来稿视为作者、译者已经知悉并同意《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的约稿条件。
本集刊常年征稿,来稿请采用电子文本。
投稿请登录中国知网稿件采编系统(http://bdcy.cbpt.cnki.net),电子投稿。
编辑部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215号西政国际学术交流中心3幢2层《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编辑部。
电话:023-67489116。
邮箱:realestate_law@126.com。
严正声明:本集刊未开设网站,投稿请认准中国知网稿件采编系统,勿上当受骗。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编辑部
附:《中国不动产法研究》注释体例
一般规定
1.全文采用脚注,注释序号以阿拉伯数字上标;标题及作者简介信息注以星号上标。
2.引用文献的必备要素及一般格式为“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标题》(版本与卷册),出版者,出版时间,起止页码”。国外作者标明国籍
3.所引文献若为著,不必说明责任方式,否则,应注明“编”“主编”“编著”“整理”“编译”“译”“校注”“校订”等责任方式。
4.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应以“参见”引领;非引自原始资料者,应先注明原始作品相关信息,再以“转引自”引领注明转引文献详细信息;凡有“参见”“转引自”“摘自”等引领词者,作者与书名之间不用“”隔开。
5.引证信札、访谈、演讲、电影、电视、广播、录音、馆藏资料、未刊稿等文献资料,应尽可能明确详尽,注明其形成、存在或出品的时间、地点、机构等能显示其独立存在的特征。
6.外文文献遵循该语种通常注释习惯。
二、注释范例
1. 著作
王利明:《法治:良法与善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66页。
2. 论文
左卫民:《地方法院庭审实质化改革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116页
3. 集刊
方印、王明东:《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理念与方法》,载刘云生主编《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21年第1辑·总第23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第224~242页。
4.文集
陈光中:《中国刑事诉讼法的特点》,载《陈光中法学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第123页。
5.教材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偏《刑法学》(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第93页。
6. 译作
【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 一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第13页。
7. 报纸
徐显明:《增强法治文明》,《人民日报》22017年12月27日,第7版。
8.古籍
(清)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 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9页a。
9.学位论文
石静霞:《跨国破产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第26页。
10.会议论文
龚浩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完善 基于法社会学、法律史学双重视角》,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北京,2019年6月20日。
11.学术报告
薛捍勤:《依法治国与全球治理》,中山大学“方圆大视野”法科110周年纪念高端论坛,广州,2015年11月10日。
12.研究报告
刘青峰:《司法判决效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报告,2005,第16页。
13.网络文献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国法院网,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3/id/3225365.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2月9日。
14.外文文献
D. James Greiner, Cassandra Wolos Pattanayak and Jonathan Hennessy, “The Limits of Unbundled Legal Assistance: A Randomized Study in a Massachusetts District Court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Harvard Law Review, Vol.126, 2013.
Larissa van den Herik and Nico Schrijver (eds. ), Counter-Terrorism Strategies in a Fragmented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Meeting the Challeng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