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研学海】蚌埠市学海路学校“周周都有大教研”活动报道
2024/1/4 16:00:38 阅读:89 发布者:
为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新要求、新思想和新理念,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不断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蚌埠市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蚌埠市学海路学校本学期继续开展“周周都有大教研”活动。
10月17日下午第一节课由郑丹丹老师执教一年级数学《6、7的分与合》。郑老师从游戏导入,结合之前在教学中出现的数字积木,回顾复习2-5的分与合,为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铺垫;通过设定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6的分成,在教学中体会有序性的重要,从而掌握6的分与合;随着故事的发展,完成7的分成教学,让学生从具体故事到抽象小棒进行思维转变,再由摆小棒到完成学习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有序性。同时,郑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多个游戏环节,检验学生是否掌握6、7的分与合,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下午第二节课由姜彩玲老师执教一年级数学《认识11-20各数》。上课伊始,姜老师就以猜灯谜的形式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巩固了10以内的数;新授环节,让学生动手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紧接着,通过比赛“看谁拿得快”、游戏“摆小棒”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氛围较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最后,让学生找出生活中11-20的数,充分体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两节课后,教研组长刘玉、杨妹进行评课。她们认为,两位老师教学环节清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良好。
10月18日下午第一节课由郭傲雪老师执教一年级语文《四季》。课始,郭老师通过四季的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孩子们课题中的“四”既是平舌音又是整体认读音节,从而强化生字及课题的学习。接下来,郭老师采用范读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课文,在字音、字形、字义等教学环节中,运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如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其中,“小青蛙跳伞”的识字游戏环节激发了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满满。最后,郭老师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引导孩子们寻找春天里更多的美好事物,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整堂课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下午第二节课是陈洁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语文《比尾巴》。陈老师先让孩子们回想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尾巴大赛,接着把小动物的
呈现在黑板上,再通过设置情境让孩子们参与到比尾巴大赛中来。在学习课文朗读时,陈老师循序渐进,先读问句,再读答句,最后练习长句子的朗读。在朗读时,配合手势、游戏等活动,有节奏地朗读,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热情。在理解课文的教学环节中,陈老师通过
、动图、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小松鼠的松鼠从高处跳下、孔雀开屏的瞬间,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中一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喜欢配合动作进行朗读,陈老师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创编手指操,孩子们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手指操,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整节课,课堂常规管理规范,秩序井然,朗读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两节课后,教研组长郭傲雪和小学部教科室副主任杨雪分别进行点评。她们既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又提出新课标的“单元整合教学”理念,建议老师们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让语文学习更加扎实有效。
10月19日下午第一节课由罗娇老师执教人教版PEP三年级上册《Unit3 Look at me! A Let's learn & Let's do》。罗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猜猜我的朋友”,通过简笔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依次呈现单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环节中,罗老师通过“找不同”“我说你做”“拼图”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的掌握。在生成环节,罗老师让学生画自画像并介绍自己的五官,做到了教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最后,罗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了《My five senses》的视频,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课后,教师王静、教研组长范林芝分别对本课进行点评,既肯定了罗老师在教学中的优点,又提出自己对于本课的建议,促使教师们更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开展三年级英语教学。
周周大教研,课课有提升。蚌埠市学海路学校将继续把“周周都有大教研”活动作为构建生态校本教研体系,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思,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转自:“蚌埠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