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16:13:42 阅读:110 发布者: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海量文献中难以提炼出对论文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拥有海量文献但依旧信息饥渴」的怪现象;部分同学甚至连文献综述的基本构成、撰写格式和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等基本信息都掌握不清,导致不知如何写,更谈不到写好了……导致文献综述的撰写成为毕业论文中难度较大的内容之一。
想要写好文献综述,就要注重这几种能力的提升:
1
提升文献检索能力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贯穿研究的全过程。要想快速、详细了解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掌握文献检索方法是重要的一环。只有选择了科学有效的检索策略,才可以快、精 、准地获取大量所需要文献信息,提高检索效率。
常见的文献检索方式包括专业数据库检索、网络检索、图书馆检索等。专业数据库检索通常需要有相关的账号和权限,而网络检索和图书馆检索则更加便捷,但需要注意选取可靠的资源。在进行文献检索时,可通过关键词检索、题名检索、作者检索等方式进行,并及时保存和整理所得到的文献,以备后续的使用。
常见文献检索工具
中国知网
https://www.cnki.net/
最常用的中文文献及硕博学位论文检索网站,对于学生而言直接使用校园网进行登录即可检索并下载文献,除此之外,知网也可以检索期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标准、图书等学术文献。
万方数据库
https://www.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
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一个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维普
http://www.cqvip.com/
国内大型中文期刊文献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学术论文、各类范文、教学资料等文献下载。
百度学术
https://xueshu.baidu.com/
百度旗下的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献检索的学术资源搜索平台,涵盖了各类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最好的科研体验。
PubMed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
PubMed 是一个免费的搜寻引擎,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它的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像是护理学或者其他健康学科。它同时也提供对于相关生物医学资讯上相当全面的支援,像是生化学与细胞生物学。
Web of Science
http://webofscience.com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三大引文数据库的Web版,也是Clarivate(科睿唯安)的学术信息整合平台,其核心合集是获取全球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通过它可以检索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的几乎所有英文论文。(需要使用校园网进行登录)
Elsevier ScienceDirect
http://www.sciencedirect. com/
Elsevier是荷兰一家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每年出版大量的学术图书和期刊,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录,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该数据库涉及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生物学领域与环境科学、医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等学科领域。(需要使用校园网进行登录)
保证文献检索的质量
查全率和查准率是评价文献检索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检索策略来提高文献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① 检索词转换或增加副主题词。尽可能找到基本检索词的各个同义词、近义词及目标从属概念集合等,避免漏检。
② 改变布尔运算符。可以通过“and (与)”“or(或)”“not(非)”进行组配,构成比较复杂的逻辑检索式,控制检出数量。
③ 利用关键词的上位词或者下位词提高查全率。
④ 为了提高查全率,应该多检索几个数据库,将结果综合起来。
合理进行检索文献的归档管理
检索到有用的参考文献后,你还要进行有效的归类管理,方便以后查阅。具体来讲,要分门别类地建建立电子文档。既可以按论文作者建立文件夹,文件名可以用「作者名+年份+文章名」,也可以按「关键词」分别建立文件夹。 当然,也可以下载一些专门的文件管理工具,如 Endnote、Memleley、NoteExpress等,进行辅助性的文献管理。
总之,检索文献的归档管理目的只有一个:要为撰写涉及某一作者、某一方向的文献综述,提供方面快捷的查询。
2
提升文献阅读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文献都具有可读性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文献对你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开发都有帮助,有些文献可能会误导你,因此需要判断文献的价值?
如何初步判断一篇文献值不值得读
1. 文献引用是否够多?
要是一次引用都没有,那么有可能观点太偏,有可能材料太难重复,有可能不适合你。
2. 期刊和作者水平如何/是否是牛刊?是否是牛人?(大牛还是可以抱抱大腿的)
3. 观点和行业观点是否大致相同?
有些是别人挖的坑,科研本身就是个纠错的过程,刚接触领域的你,还是跟着大部队的步伐吧。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中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文献的堆砌和罗列,列出一大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用上「某某提出」「某某说」「某某认为」这样的句式,但并未对这些研究进行评述和归类,列举的文献之间也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这是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研究现状的总体把握,也反映了研究生对于文献阅读归纳能力的欠缺。面对海量文献,我们需要采用「泛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文献的阅读效率。
泛读指简单地阅读论文的标题、关键字、摘要、图表和结论。简单并不意味着随意,阅读这些部分的内容时,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不断地问自己:这篇论文研究的核心是什么?是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的?得到了什么结果?
如果发现文献内容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特别吻合时,可以对其进行全文精读。一般来说,在搜集的文献中,大概只有 10%~20% 值得精读,但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读很多遍。
同时,通过精读参考文献的目录,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源文献,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当然,精读并不代表着要求背诵,而是达到一定的目标既可:你可以简单复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总结自己的观点认识,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
具体的阅读策略
01
读文献的摘要
这部分一般短小精悍,废话全无,但是限于篇幅作者往往是欲说还休,如果感觉言不尽意可以跳到结论部分,如果发现其应用了感兴趣的文献、方法、或者数据才跳到前面去细看。
02
注重文献的结论
如果说摘要部分需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比较突出文章创新性和贡献,那么结论部分的表述则是更全面和客观。
03
注重引言的最后部分
引言的最后部分通常会说明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文献的创新点往往就会体现在这里。
04
了解作者的实验思路
这部分相当于实现想法的具体方法,有些文献的这部分设计非常巧妙、严谨和有创意。
05
注意文献的参考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参考文献的质量也反映了该篇文章的质量。
06
学会边读文献边记笔记
对文献中的一些创新型的观点、方法、实验过程及结论重点记录,记录可以用纯文字记录,但是我比较提倡画路线图记录,根据文献的研究次序画因果关系图表,可以更加直观的连接文献的研究脉络。
3
提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
01
熟悉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文献综述通常由固定的 4 个部分组成: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待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研究背景,通常从宏观的角度介绍研究主题,包括这个主题的内容、这个 主题对社会对科学的意义。
研究现状,则介绍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如前人用了什么方法、原理、数据来探讨这个问题,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待解决。这一过程,可以横向纵向比较,或者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推导。
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待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并且逐步与研究主题挂钩,顺其自然地引出研究思路。
02
加强文献综述的行文训练
研究生撰写文献综述时,在行文上通常存在罗嗦、重复、冗余等问题。此外,句式较为单一、没有突出重点也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因此,研究生需要加强文献综述的行文训练。
首先,要多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尤其是要读各自专业领域的优秀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注意作者的行文风格,并摘抄其中结构合理的句式和使用率高的词汇。 比如,Nature期刊上的文章在文献综述部分,通常不会看到「某某说」「某某认为」「某某提出」这样的句式,他们已经将这些作者的观点融会到文章之中,只在句子最后标上参考文献。
其次,要多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使读再多的文献,自己不下笔去写也是枉然。下笔时要注意模仿好的句式。但模仿不是抄袭,不能完全重复文献的行文。
最后,要多检查。当综述写完后,自己要多读几遍,看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连贯,内容是否清晰。最好是能够找本专业的其他人,看他阅读之后,是否能够完全理解你想在表达意思。
03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选题不要过大
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
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止匕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文献搜集要全面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根本不能成为综述。
引用文献应以最近3-5年为主,相对而言,引用的文献越新,说明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越接近当前的前沿课题。
但是旧的文献并非没有用,对于一些可能十年前发表的文献,但是引用了非常高的,往往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阅读这些文献,对于了解领域的发展演进作用很大。
综述撰写要有逻辑
撰写综述必须充分理解前人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
文献综述跟论文写作一样,我们最好先拟一个大纲,理清写作的结构逻辑,明确我们需要讲述什么,然后再按照大纲一部分一部分充实内容。有不少研究生的综述就是大量罗列堆砌文献,误以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
个人观点无需过多
由于文献综述部分是较容易出现语句重复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增加重复率的部分,因此很多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往往为了规避查重,选择将别人的观点一带而过,自己的评价性语句“往上堆”,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
文献综述主要是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厘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综述的重点在于“综”,即其主要部分应是对前人观点的客观阐释和分析;个人观点,即适当“述”,可以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
切忌避重就轻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含,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有自己的见解。
有些同学在阅读完文献之后,还是难以发现问题,便认为这个领域已经没有问题可以研究,为了完成论文边故意在总数中漏掉或者弱化某些研究成果,选择性探讨文献,从而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其实,未能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自身的学术积累不够或思考不深入;可能是选题不当,过大或过小;也可能是学科发展处于“高原阶段”。
转自:“小V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