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开源生态培育下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

2023/9/25 10:45:36  阅读:150 发布者:

0 引 言

2021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开源相关政策,助力开源生态发展。20213月,开源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被提及,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1]2021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繁荣国内开源生态”“面向重点领域布局开源项目,建设开源社区,汇聚优秀开源人才,构建开源软件生态”[2]2021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开源社区生态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3]

关于我国开源生态培育下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已有不少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文献[4]提出以开源能力评价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师生进军开源,培养我国开源技术核心人才;文献[5]提出鼓励开发者社区发展,“产学研”联合起来交叉赋能,推动中国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全面发展;文献[6]提出将开源软件相关知识纳入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建设内容中,构建我国开源知识体系。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开源生态培育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展开了研究,但是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需要从多主体、多维度的视角探索开源生态培育下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综上所述,开源生态的加速培育对我国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培育开源生态的过程中,我国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人才梯队建设不足、人才评价困难等诸多问题[7]。因此,开源生态培育下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培养具有开源意识、技术、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8];另一方面,依托各级层面(国家、省市、园区)的软件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出台专项软件人才培养与评价激励政策,大力培育创新型软件人才和团队[9]

1.1 创新型软件人才规模不断壮大

随着开源生态的逐渐完善,开源社区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依据全球最大开源平台GitHub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GitHub上的贡献者数量增加了37%,位列于全球第二[10]

1.2 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

在国内首家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推动下,截止202210月,共吸纳50多家企业成为成员,募集接近2亿元资金,孵化近30个项目。同时,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与腾讯合作,发布开放原子校源行课程体系,与高校一起协同探索培育具有开源意识和开源能力的创新型软件人才队伍[11]

1.3 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举措不断增多

从政策层面来看,开源相关政策不仅在国家战略层面被重点、多次强调,同时在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地方“十四五规划”中都有明确部署。从具体的人才培养举措来看,不仅有支持开源进校园等实践活动,还有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等若干具体措施。

2.1 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传统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创新型人才开源能力与开源意识的培养,难以应对开源产业与技术带来的新需求。由于缺少人工智能、大数据、前端应用、基础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本土开源项目,我国创新型软件人才在开源领域的实践与实操过于依赖于国外开源项目,掌握关键技术的开源社区本土核心贡献者较为缺乏。

2.2 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建设不足

随着开源软件产品的种类逐渐增多、功能越来越丰富,参与开源活动的创新型软件人才想要全面掌握支撑开源生态的开发工具与技术的难度过大,这对创新型软件人才个人的软件开发水平与开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际上,形成以核心贡献者(参与度显著)为引领、一般贡献者(参与度一般)为支撑、偶发贡献者(参与1~2次)为参与的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雁阵格局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2.3 创新型软件人才评价困难较大

参与开源活动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在地域、文化、技术与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且开源社区的组织与管理较为松散,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与规范流程,这对客观、科学评价创新型软件人才开源水平及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虽然过去通常采用项目贡献度这一指标进行评价,但创新型软件人才对开源活动的贡献形式是多样的,在技术、工具、社交、宣传层面都可做出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学评价创新型软件人才开源贡献的难度。

全球开源生态发展呈现出开源项目持续增加、开源社区多形态均衡发展、开源应用稳步增长等趋势。在此趋势演进下,将有效推动分布式软件开发模式的建立,将行业动态、先进技术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网络协同进行共享与应用。为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培养具有开源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软件人才,不仅要统筹考虑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开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要重点推动加强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建设、推进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分类评价、营造开源氛围提升创新型软件人才开源意识等工作。开源生态培育下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路径如图1所示。

3.1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4个核心主体分别是高校软件学院、龙头企业、产业联盟、科研院所。从高校这个主体来看,具有开源素养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高校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可以从产教融合入手,通过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面向学生提供开源教育与实践服务;也可以在日常课程体系中引入、讲授和使用开源软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本土开源社区建设。从龙头企业这个主体来看,以腾讯、华为、百度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将其部分核心软件开源出来,以供软件领域的学生实践、使用,不仅能较好地解决了部分高校软件学院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帮助这些龙头企业精准匹配到亟需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将龙头企业培养新员工所需的2~3年适应期前移至高校软件学院的实践教育环节。从产业联盟这个主体来看,作为第三方组织,产业联盟、基金会在推动已有开源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培养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平台、协调、服务作用,让更多的具有开源素养的创新型软件人才被培养,让更多的开源技术被创新型软件人才使用。从科研院所来这个主体来看,通过共建、共享、共用最新、最前沿的开源资源、开源知识、开源研究成果,在产业联盟的带动下,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一起协同、高效支持高校软件学院的开源教育工作。

3.2 加强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建设

在开源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做好顶层设计,提前规划好开源领域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建设任务,重点鼓励处于创新研发活跃期的青年创新型软件人才积极参与开源社区项目与活动,贡献具有开创性、共享性的软件开发成果。在国内优秀的开源社区、项目和活动中,强化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建设任务,激发核心贡献者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以自身为轴心,带动一般贡献者、偶发贡献者一起参与、创新、贡献,最终形成以核心贡献者为引领,一般贡献者、偶发贡献者不断壮大的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雁阵格局。

随着开源软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还可围绕企业级开源应用,以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建设为核心,组建具有研发能力、管理能力、运维能力、安全能力的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团队,共同为打造安全、高效的企业级开源应用而努力。因此,还需要结合开源应用情景,搭建一只由从事研发工作人才、监督管理工作人才、运维工作人才、安全防控工作人才组成的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队伍。

3.3 推进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分类评价

科学的人才分类是开源时代下精准推进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不仅影响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及时出台与实施效果,更关系到开源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面对开源新趋势,以往的软件人才分类体系与开源领域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已不能相互适应;传统基于职称、“身份”等的分类体系,已无法满足开源环境建设与人才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趋势与需求,未来可围绕主流的开源产品认证+技术认证+架构体系认证的方式,推出我国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分类的标准。

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分类的明确,将有助于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范围与内涵的界定,有助于符合开源生态高质量发展、体现开源精神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的构建。首先,依据企业评价、行业评价、社区评价、职业资格的结果,识别和认定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开源行为与贡献。其次,以创新、开源、贡献为导向,从项目贡献、技术突破、社交行为、宣传层面4个维度,构建与开源精神、人才成长规律相契合的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精准量化地体现出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开源水平与创新能力。最后,各级政府可依据科学的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分类与评价体系,依托软件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各类面向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政策,大力培育本土高层次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与团队。

3.4 营造开源氛围提升创新型软件人才开源意识

开源精神是一种共享共治、打破垄断、孕育创新、崇尚贡献的精神,不仅重塑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商业模式、生态构建,同时也加速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核心技术的形成。因此,在全球开源生态构建过程中争夺中国话语权和主导权,最为重要的是为创新型软件人才营造良好的开源氛围,弘扬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开源精神。

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推动下,我国持续优化、壮大本土开源社区,加速孵化以鸿蒙、欧拉为代表的开源项目,并以暑期活动、实习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开源项目与开源活动进校园,着力培养我国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开源意识,汇聚优秀的开源领域创新型软件人才与团队,加快推进国内开源生态的繁荣与发展。例如,充分借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打造开源计划与社区的成功建设经验,不断提升软件领域博士、硕士与本科生的开源意识与开源能力。目前,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发起并长期支持的“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是全球仅次于Google的第二大开源计划,每年发布超过1千多项开源项目,面向全球吸引软件领域的博士、硕士与本科生,共同参与开源社区建设并贡献自身创新研发成果,打造由本土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组成的本土开源社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在营造我国优质的开源生态的过程中,通过向参与社区项目和活动的导师发放工资、社区学生发放劳务费等方式,鼓励所内导师以及学生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建设,促进开源社区的蓬勃发展。

高校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则可以通过构建系统性开源教育体系,着重培育本科阶段软件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开源意识与开源能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在教学与科研层面推广开源软件,使学生尽早接触开源思维;在开源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加大投入,普及开源文化,例如可参考卡耐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高校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合作建设分布式深度机器学习开源平台DMLChttps://dmlc.github.io/)的经验,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高校大学生提供共建共享共用的开源技术、开源资源,持续吸引全球更多的优秀创新型软件人才加入开源生态建设。

“繁荣国内开源生态”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我国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可在探索建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培养创新型软件人才的开源意识和开源思维为目标,组建具有雁阵格局的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梯队,并对标国际水准,构建我国主流的开源产品认证+技术认证+架构体系认证体系,为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高质量成长提供科学、精准的人才分类与评价,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的本土开源创新型软件人才。

在政策赋能、企业推动、高校支撑下,未来将不断产生来自于中国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开源项目、开源技术,吸引全球创新型软件人才助力我国开源生态培育建设。为了营造更加适合开源生态培育的发展环境,政府、企业、产业联盟、高校还可以联合举办各种开源领域的技术选拔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培养、选拔、锻炼开源领域的创新型软件人才与团队,为中国的开源生态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 人民日报, 2021-03-13(1).

[2]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解读[N]. 中国电子报, 2021-12-03(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EB/OL]. (2021-12-28)[2023-01-27]. https://www.gov.cn/xinwen/2021-12/28/content_5664873.htm.

[4] 陈丽, 赵斌, 倪超, . 开源模式下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挑战和对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4): 102-109.

[5] 罗丹, 吴荣春. 国内开源软件的发展现状与风险分析[J]. 通信世界, 2022(15): 33-34.

[6] 王晓冬. 我国开源软件产业面临的突出风险及对策研究[J]. 信息安全研究, 2021, 7(10): 973-976.

[7] 童兰轩. 开源项目中软件开发者的行为分析[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35.

[8] 梅宏, 周明辉. 开源对软件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J]. 计算机教育, 2017(1): 2-5.

[9] 杨静, 刘庭卿. 面向新工科的创新编程教育方法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 5(8): 178-181.

[10] CSDN资讯. 中国GitHub开发者数量年增长37%, 为全球最快[EB/OL]. (2020-04-17)[2023-01-27]. https://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105592034.

[11] CSDN资讯. 1024程序员节,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布多项开源推进举措[EB/OL]. (2022-10-28)[2023-01-27]. https: //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127577448.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数字治理视域下我国城市宜居环境与人才集聚关系的研究”(2021SJZDA036);2022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人才发展专项课题“江苏支持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政策体系研究”(22SRB-13);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零工经济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路径研究”(NYY219019)。

第一作者简介:陶卓,女,南京邮电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人才开发、软件人才培养,taozhuo@njupt.edu.cn

引文格式:陶卓,王凯,葛伟. 开源生态培育下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 [J]. 计算机教育, 2023(9): 10-13,19.

转自:“计算机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