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感悟丨互动点燃《科研实操》思维火花
2023/4/4 15:34:21 阅读:116 发布者:
丁丽娜,高级教师,温州市永嘉县乌牛一小大队辅导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浙江省浙商证券红烛教师、温州市第九届新闻奖教金优秀农村教师、温州市优秀班主任、温州市名班主任。全国“百班千人”阅读导师。倡导“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希望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滴”一声,我的手机扫进了“科研力量”公众号,开始了“永嘉县教科研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班”培训。
前两天,我们沉浸式地聆听了《教师研究价值取向与范式》《项目学习设计与素养作业》《教育叙事与教育创意设计》《教学案例与教育教学论文》四个主题讲座,我们的观念被更新,脑力在激荡,浩瀚的科研知识冲击了我们的认知。
第三天早上,由张作仁教授讲《课题研究的原点思维与选题》。一张PPT
引发了一场小互动,身边的年轻老师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别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考上的懒惰。”哇!很富有哲理。后边继续有老师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说需要看看沿途的风景,不要一味追求终点;有的说不能安于现状,要懂得改变;有的说反思中改变,改变中反思……而我听着他们的智慧火花,想说却不知道说些啥,觉得不该停留在原来的舒适圈内,遇到问题需要打破舒适圈,去创造另一种可能。但我没说,默默地躲在自己创设的舒适圈之中。
在他们的头脑风暴中,张教授总结:人生往往面临众多选择,选题好比择偶,叩问自己内心,是否可以一生一世永相伴?从科研的角度,点明人生的道理。让我们从心出发,来思考,来改变,做最好的自己,选最适合的课题,真正听从自己内心的教师专业成长需求。
当张老师打开第二张PPT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我选择第一个问题,开始努力地回忆自己这几十年来的工作点滴,也在梳理我教育教学一路走过的历程,我留下来的是什么呢?
想着想着,我得把自己的已有研究和遇到的困惑讲出来,不然我今天来这里从早坐到晚干什么呢?我需要抓紧这个机会向老师请教,问诊把脉才会有针对性的建议产生。
接过话筒,我就讲述我一个工作了23年的班主任,是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和管理那些事。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以锻炼,为了让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实施班干部轮换制度,主要是以节日、仪式、整本书共读等活动进行落实。但在不断更新迭代中,第四届的孩子生情、学情、家情有变化,学生的管理意识淡薄,自主管理能力欠缺,所有的问题让你无法正常开展轮换。究其原因,现在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出自家庭,人们常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站着问题父母,他们生活在问题家庭之中。现在家校协调育人是热点,于是乎,我们得先开始研究家庭教育,从亲子共读,家长委员会和智慧父母成长课程入手来改变我所遇到的现有状态。
在我一口气倾吐完心中所有的问题后,张老师没有马上评论,他不慌不忙地问身边的同学:“你听懂了吗?”很凑巧,这位小伙伴跟我一样,教三年级,我们三下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正好是《该不该实施班干部轮换制度》。咱们都有着群众基础了,大家都分享自己的做法和心得。小伙伴老师的轮换是在选拔的基础上进行,而我的却是进行全班的轮换制度,两者的研究可以形成对比,更深入地挖掘如何做才是最优路径。
至于家校协调育人应该也是囊括在班集体建设中家长部分的研究。保持前后的一致性,一次选择,一生负责。
张教授的点拨让我逐渐明白,在一个系统里做事,那会思路更清晰,如果跟风蹭热点则会让自己淹没在无尽的忙碌当中,埋头苦干可不是好事,咱要先想清楚,想清楚了做,做扎实了说,说明白了写,这样的提炼才有思想的深度。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三个点: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绝招!绝招就是你在研究真实典型问题后的那一点创意。
本次培训,让我有了更高的站位,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这样的培训,就是让导师和学员在互动中点燃思维火花,让学员和学员点燃交流的火花,也许一次次点燃,就会遇见更为壮观的美丽火花。
转自:“科研力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