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教学相长——记江岸区中学第二届“美好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023/3/30 14:01:33 阅读:111 发布者: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3月8日,江岸区第二届“美好课堂”语文学科教学评比在武汉七一华源中学和六中位育中学举行。“美好课堂”致力于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来自江岸区各个中学的18名选手参赛,各个选手按抽签顺序轮流展示。课题为八下第五单元课文《壶口瀑布》,同课异构。这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情思。本文作者梁衡提倡美文的标准应有三个层次,即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观和艺术风格。面对一棵树,一条河,一件事,一个人,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以抽出思想的意义。梁衡推崇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作。
黄河奔流至壶口,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500米宽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窄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声如洪钟巨雷,形成罕见的奇观。本文从壶口瀑布写到黄河博大精深、柔中有刚、百折不饶、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感受和思考,既没有偏离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文化语境,又带有个性色彩和独到的人生体验。
评比活动现场,参赛老师们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授课经验,独到的创新思维,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有的老师通过设置小导游活动,让学生带着读者去旅游,深入文本,挖掘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的老师从挖掘主旨内涵的角度出发,先让学生关注游记句末抒发感悟的内容,再回到壶口瀑布的宏观微观描写,体会大作家围绕中心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最后结合历史人物升华中华民族的精神。
有的老师处理成诵读积累型教学文本,带领学生体会描写壶口瀑布的语言魅力,感悟黄河蕴含的深邃的历史文化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有的老师带领学生把握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行文遣词造句的艺术,提炼写景小妙招;有的老师将《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形成群文阅读,由“小我”走向“大我”,由自然走向人类社会,认识并挖掘苦难的价值,强健自我,壮大精神气象……
“好的教材无论是给教者还是学者都能留出研究和发挥的空间,都是一种无穷的示范力。”每堂课的抓手不同,但都带给听者无尽的思考。每节课后,评委叶永忠老师、龚劲松老师、陈新才老师都对选手的课堂给予点评指导:游记类型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梁衡式独特的语言;语文课堂上固然要贯穿朗读,朗读应该是有目的的,并不是泛泛而读;课堂不要太满,留3分钟左右,有留白艺术,给学生思考回味的空间……由具体的评课谈到好课的标准。
教研员叶永忠老师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有“语文味” “人情味” 和“书卷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注重教的内容;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语文课应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有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上课还是评委老师的评课,都让听课同仁们受益匪浅。正如市教研员梅晴老师所言,作为语文教师,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修炼解读文本的能力,修炼用好文本的能力,濡染安静从容的心态。赛课会结束,学习无止境。
转自:“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订阅号”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