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工智能”教学 共建“教研立交桥” ——江岸区人工智能教研活动
2023/3/30 14:00:20 阅读:168 发布者:
教研有道,探索无涯。为了更好的落实信息科技新课标,推进人工智能课程普及工作,帮助教师提高数字化教学能力。3月15日下午,江岸区全体初、高中信息科技老师齐聚汉铁高中,在樱花盛开的季节,赴一场人工智能教研之约。
本次教研活动由区教研员杨晓宇老师主持,杨老师首先介绍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完整体系以及中学人工智能课程我们应该教什么,两个方面给我们讲解了人工智能在中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地位、发展及教学内容。
堤角中学的李钰环老师分享如何有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工作。李老师作为华师人工智能学部计算机硕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参与的培训经验,为各位前辈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等,帮助老师们理清人工智能知识脉络,更好的服务教学。
在讲解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理论知识环节,李老师结合自己在硕士期间参与的文本分类项目,深入浅出给老师们讲解了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首先对文本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中文分词操作,然后搭建数据训练模型,这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监督学习下的朴素贝叶斯(NB)、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机(SVM)等算法,并选择效果最好的模型(在测试集上表现最好的模型)。完成模型的选择后,根据数据集的参数进行优化和模型的评估,这样即是一个完整的文本分类操作。
各位老师认真聆听,现场气氛活跃。每一次交流,每一次研讨,都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火花的绽放。
汉铁高中雷亮老师结合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情况,做了经验交流:高中阶段人工智能课程主要传授人工智能技术理念,重点突出人工智能算法教学。
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中目前还处于摸索和探索之中,杨老师对于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提出几点要求:我们作为参与者,应当从宏观上把握人工智能课程的知识界限,不应只是“科普式”的泛而浅的教学,要在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情境中明确概念、判断应用,做切实可行又贴近社会发展趋势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教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去思考、寻求、总结、提升教学效果。
交流活动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一次交流,也是一次验证,从大家的关注中我们坚定了开展人工智能的步伐,也为江岸教育实践往纵深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转自:“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订阅号”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