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李海林:教师如何写好教育叙事?

2023/3/23 9:55:42  阅读:147 发布者:

教师如何写好教育叙事?

原创|李海林

来源|源创图书

叙事研究就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本身说明教学经验和道理。这与过去我们对科研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很大不同。

过去我们一谈到科研,总是要涉及一些“理论”、一些抽象的概括、一些名词术语。但现代知识论认为,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一种是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是理论的、知性的,而默会知识则是实践的、体验的。说得直白点儿,就是教师所需要的知识,既可以通过理论命题获得,也可以通过教学故事体验、意会到。

理论命题和教学故事对教师的教学都有影响,有时后者甚至影响更大。正如有的论者所说,教育叙事研究是文学的叙事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叙事是人类认识世界与自我的途径。叙事总是与体验联系在一起。故事里有真情,故事里有真理,故事里有真的生命。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以教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朱永新: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生命叙事——找到你自己,唱出你的生命之歌

1、叙事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我觉得叙事研究对一线教师是很有意义的。

第一,叙事研究可以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之本质。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平凡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动中完善自己,其中点滴的细节和事件构成了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教师的教育叙事正是立足于此。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触角有多长,叙事研究的延伸就有多长。有人说,叙事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成为一种生活故事的叙说,成为教师“个人生命颤动的揭示”,“教育叙事的确是教师专业生活事件的真情告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富人情味、极具人文关怀、极具情感魅力的思索领域”。

第二,叙事研究可以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解放教师的思维。教育生活事件背后往往会隐藏大道理,但叙事者并不直接讲大道理,他的责任只是叙说教育生活事件本身,背后的道理则由听众、读者去领会。当我们这样使用语言,转变自己的研究方式时,我们所做的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质就是回到生活世界,面向事实本身。丁钢说过,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适合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第三,叙事研究可以改变教师的话语方式与写作方式。教育和哲学、科学不同,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必须寻找符合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话语方式和理论方式。也许教育叙事研究是比较合适的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特别适合教师。教师以类似于自传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体现作品的研究价值。叙事研究可以改变教师面对科研时的无力感和陌生感,包括抽象思维的艰难,也包括理论化表达的艰难。

第四,叙事研究可以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分隔的状况。虽然我们大力提倡教育研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际上,有些理论是很难直接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叙事研究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方面它肯定是一种研究,另一方面它肯定与实践直接联系在一起。有人形象地揭示了叙事研究的这一特征:叙事研究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动感地带。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4月出版),原文标题为叙事研究:讲一个有教学意义的故事

转自:“河南教研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