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着眼单元教学 落实语文要素 | 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提升学生概括能力研究活动

2023/3/22 11:31:08  阅读:170 发布者:

着眼单元教学

落实语文要素

单元分析

单元整体教学提倡每一部分的教学都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依循从扶到放、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思路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先通过比较,解读语文要素,再重构单元板块,凸显语文要素,最后系统推进,落实语文要素。如此能够确保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习得相关知识,提升语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确立了两个语文要素:(1)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2)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和一篇略读课文《小虾》。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后的各种发现。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部分。

双线主题,整体设计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获得的各种发现。《花钟》通过观察,发现了植物不同的开花时间,让学生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蜜蜂》通过观察,发现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小虾》通过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感受观察的乐趣,在观察中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要素

01

借助关键语句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至关重要,它恰好处于理解向运用、吸纳向倾吐转化的关键节点。且看统编教材关于“概括能力”这一阅读要素的系统安排:

从上表可知,小学阶段的概括能力训练主要包括段落大意、主要内容和内容要点(观点)三个方面,且根据年级的上升有层次地安排。“三下”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指向第一层次“段落大意”,学好这个内容,对于后续的学习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概括”是否会觉得困难呢?其实,教材早就做好到了铺垫工作。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都是本单元“概括能力”训练的有效“预热”。

02

观察事物的变化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写事作文共15篇,其中三年级就有4篇,整理如下:

由上表可知,“把一件事写清楚”已经有过训练。同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素为“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第七单元习作要素为“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对于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如何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小实验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

课例展示

本次研究活动的两节课例分别是《花钟》和《蜜蜂》。

张宁老师执教《花钟》,借助板书,为孩子形象地构建了“花钟”的概念并创设了修理花钟这一情境,巧妙地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这样的课文内容具象化。张老师教态亲切,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轻松。

谈冰清老师执教《蜜蜂》,课堂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导入构思巧妙,从

到文字,从易到难阶梯型提升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将《昆虫记》这本书中优美的文本意蕴传递给学生。

课例点评

两节课例后,南京市汉口路小学校长周婷特级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做了精彩点评。周特提出教学设计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石,也是一堂高效、高质量语文课的灵魂。好的教学设计所若能引起听课老师的热议,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同时周特强调,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文章概括的方法固然很重要,但语文课堂也要关注课文内容的文学性,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章的意趣。

精彩点评

课例反思

张宁老师教学反思片段

师:请一列小火车读读这些花名。(教师随手板贴花的图片,围成一个圆圈)

师:黑板上的这个花钟是不合格的,因为是张老师随手摆的。想要修理这个花钟,就得知道这些花到底在什么时候开。答案藏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把花钟修理一下。把花放在对应的时间上。

在该片段的教学中,“花钟”这个道具作为一个明线,自始至终贯穿。首先,这节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带来九种花的图片,学生朗读完,我将这些花在黑板上贴成钟的形状。但是,这个道具的作用不止于此,和后面的学习是相关的,利用“情景教学”——修理花钟的任务,学生梳理信息,找到九种花对应的开放时间,以此来修理“花钟”。学生既梳理了文本,又上台展示了,让“花钟”这个道具物尽其用。这就是有设计的教学,会让学生有兴趣。

谈冰清老师教学反思片段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昆虫的游戏。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一猜是哪一种昆虫。想到了就举手。

生:蜗牛。

师:是的,这是一只蜗牛。看来呀,根据

信息,我们可以迅速猜出是蜗牛。那老师要给你们文字信息,还能猜出来吗?自己读一读。

生:我猜这说的是蜘蛛。

师: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

生:我是根据文章中的“网中”,“八只脚”猜出来的。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位同学啊,他很会学习。他根据这两个词猜出是蜘蛛。看来呀,在阅读中,如果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帮助我们理解。

师:其实,像这样的描写,它来源于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昆虫记》中的一篇文章。

对于高效的课堂而言,教学设计是每个环节的重中之重。好的课堂导入环节不仅要激情引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让学生乐读乐学并服务于本课的教学目的。我在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从

转换到文字,将《昆虫记》种文本的意韵传递给孩子,并让学生初步提升梳理、概括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年级于慧老师听课思考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元素有两个,一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二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有“大单元教学”意识,逐步、有层次地落实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落实要有情有趣,情趣兼备,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三年级张煜老师听课思考

两节课设计层次都很清楚,目的明确。两位老师都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会了借助关键词句概括句段大意的方法,提高了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还能够初步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词语、体会语言表达、朗读指导、课件的使用以及教师的提问等方面,谈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研究,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领导总结

最后,胡玲副校长对本次研训活动作出总结。胡校在总结中指出,我们的教研要开展得真实,脚踏实地。胡校还指出,周特的评课十分亲切,但字字句句都是她几十年的课堂积累。教学是智慧的生成,儿童的思维会跟着一起生长。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关注课例,学习课例,研讨课例,再琢磨琢磨自己的课堂,那么在之后的教学中遇到同类文本便可触类旁通。

领导总结

春水吹皱,尺水兴波,教研的过程就是思维的碰撞。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也使得老师们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和研究更加深入。

转自:“浦外高新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