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问题法解读教学例谈

2023/3/2 10:20:59  阅读:118 发布者:

教材解读是我们老师的基本功,解读到哪一步,解读到何种水平,决定着你的教学达到何种程度。自认识到教材解读之必要、重要以来,其实有不少老师并没有真正意义解读过课文。不少老师往往看看教材,凭着感觉就走进课堂了;或者看看教案,想一想教学思路,就走进课堂了。这样的教,教材也能教完;这样的教,学生也能考试,学生所考分数也未必就低。写到这里,甚至能够得出“解读不解读教材,其实无所谓”结论。

这些年听公开课,真的感受到了教材解读的差异,差异让课变得三六九等。其实,真爱语文者,肯定会自动去解读一篇又一篇课文的。如何解读课文?

多年来,我一直使用着20问题解读法,感觉这一方法能让课教得不一样。这一方法,不是我的独创,而是从美国创意写作中发现的。在创意写作训练中,导师给学员一幅画,然后让他们根据这幅画,提出20个问题并且解答出来,然后根据自己所提的问题及答案创作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没有想到,这一方法让许多作者喜欢。我受此影响,将其移到教材解读上,多年的使用,让我豁然开朗。

下面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花钟》为例,简单地说一说。我读这篇课文设计了以下20个问题:

1.本课要求认识9个字,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呢?

2.本课要会写12个 生字,以什么样的活动来写成这一任务呢?

3.本课要识记16个词语,以什么样的活动来写成这一任务呢?

4.为什么用“花钟”做题目,没有读课文前,你是如何理解“花钟”的,读了课文后,你是怎么解释“花钟”的?

5.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中国人发现的,还是外国人?

6.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位植物学家”是哪位植物学家?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7.课文最后一句“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大致”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8.哪些花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9.课文只列了457121517192021,还缺少不少,也就是说想修建这个时钟还缺少不少花?能否每个时辰都能找到?

10.课后有个小练笔,你会让学生写吗?怎么写?

1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能提示段落的主要意思?

12.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能提示段落的主要意思?

13.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14.这篇文章的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5.课文有这样一句话“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觉得这是留心观察吗?凌晨四点、夜晚九点等时间段怎么留心观察?——这其实是研究性观察,针对性观察,科学性观察,专业性观察,不是简单的留心观察。

16.读这篇课文,我最欣赏哪个词语?为什么?

17.读这篇课文,我最欣赏哪句话?为什么?

18.读这篇课文,我最欣赏哪一段?为什么?

19.课文中所列举的那些花,我没有见过,我要一一查,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20.这篇文章对学生单元写作会有哪些帮助?

21.学这篇文章,需要读什么书?

问题设计好之后,就努力把这一个个问题的答案找到。答案有了,我就知道这一篇怎么教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让学生更喜欢了。

有人会说,一学期学那么多篇课文,每篇课文都用这种方法来解读教材,得花多少时间呀?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不过,花一次时间,解决了问题,以后再教这篇文章时,就省心多了。而一旦以这一方法来解读教材,运用久了,熟练了,也不觉得用了多少时间。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