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让作业设计为课堂增效助力

2023/2/17 16:00:06  阅读:129 发布者:

一、联系语文要素,在关键点设计作业

统编教材编写有一大亮点,就是每个单元都给我们提示了单元所需达到的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一定要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设计课堂作业同样也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学习目标。

如《慈母情深》一文的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导向,尝试设计如下课堂作业:

1.文章题目拟定“慈母情深”,但文中为什么没有一句表达母亲深爱子女的话语?那慈母情深都从哪儿体现呢?

2.此时,你就是一位资深导演,想把“慈母情深”搬上电影舞台,你会抓住什么场景,什么角度拍摄?(把这些问题化为直观的表格引导学生思考)

3.学生根据自己最想拍摄的场景,组合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怎样拍摄才能突出“慈母情深”的形象?拍摄的过程要注意些什么?

以上的问题必须基于学生对文本熟读、理解的基础上。特别是第2题创设的虚拟的“拍电影”活动,要促使学生寻找体现“慈母情深”的场景,通过镜头来捕捉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让观众直观感受慈母的深情。

这样的课堂作业紧扣语文要素当堂训练关键知识点,学生的思维情感都被调动了,就能很快进入文本与文本人物共活动、共思想,这样的作业设计扎实有效,学生对文本关键点的理解掌握就水到渠成了。回家就无须花更多的时间复习巩固,课堂上减负增效提质的优势也就展现出来了。

二、紧扣课后问题,在重点处设计作业

精读课文的课后问题是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具体化。如果单元语文要素是目标,是方向,课后习题就是行动。因此课后习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紧扣课后习题,精心设计训练作业,让学生当堂解决重点问题,为课堂增效提质。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一主题拟定了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单元课文《跳水》课后习题第3题,就很好地紧扣语文要素设计了一些问题:“在那个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们交流。”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如下作业:

1.船长观察到哪些情况才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的?(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推测船长逼孩子跳水的目的。)

2.孩子们终于获救了,得益于船长采用的办法,你们能说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吗?

3.文章学到这,船长的表现你们佩服吗?夸夸他吧!

课堂上,师生以揣摩船长内心想法为突破口,共同研究、探讨,了解了“跳水”这一办法的可行性,进而也感受到了作者写法的精妙,使船长沉着、机智、勇敢的形象深入人心。课后的这个问题是文章的重点,完成了这个问题也就把“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语文要素解决了。

这样的课堂作业牢牢抓住课后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深入浅出,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训练了本课的重点,还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汇聚智慧,使学生在读懂他人的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是真正做到了实用高效。

三、紧扣教学难点,在困惑处设计作业

大家都知道作文对学生来说是心头的“拦路虎”。一直以来都令学生头疼,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难情绪,让他们对作文“爱不释手”呢?

笔者执教五年级时,布置了一篇作文:“一堂        的语文课”。作文题目一出来学生就炸开了锅,老师,怎么又是作文啊!好烦,好累呀!看到学生的状态,立即调整计划,把原来要布置回家完成的作文变为课堂与他们一起完成。于是笔者问:很累吗?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学生一听顿时来了劲,坐直了身子,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于是“你比画我来猜”的游戏在课堂上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同学们积极参与,个个笑容满面,快乐都快溢出来了。游戏结束,我旧话重提:孩子们,这是一节什么样的语文课?还处于兴奋之中的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地开讲了:快乐的、有趣的、愉悦的、有收获的、让人心情跌宕起伏的语文课……总之,答案精彩纷呈,字字句句都是体验后快乐情绪地“展露”。有了游戏体验,作文有了素材,面对作文题目,同学们似乎也没那么排斥。可是要下笔写,好像还有点难度。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列写作提纲,针对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进行具体指导。首先让学生们说印象最深的场景,在同学讲述过程中肯定表扬:“哇,你把某某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描述得生动具体,还写出面对游戏时你的所思、所想,真不错!”“哇,你还不忘描写同学们的表现,观察得很仔细哟!”孩子们讲述完毕,老师适时渗透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你们看某某同学在描述中,关注到的个体表现,我们称为“点”,关注到的群体表现,我们称为“面”,像这样把群体与个体结合在一起的描写方法,我们称之为“点面结合”,大家在作文中要试着应用这种方法,让我们的作文生动、具体,富有真实感。有了这样的作文前的铺垫与指导,学生拿笔就有了底气,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水到渠成,丝毫不觉得有那么难,那么作文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不吐不快”的冲动了。

这样,把学生的难点作业放到课堂中,在巧妙指导、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难点解除了,心理的排斥和畏难情绪也消失了,在愉悦中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同时也为课堂增效助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及时捕捉学生的困惑,确定教学的难点,精心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突破难点的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训练解决难点,安稳渡过学业与心理的难关,实现让作业设计为课堂教学增效助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若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增效,教师就应该把作业巧妙融入课堂教学,用作业去推动课堂,引领师生共同完成作业,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让作业设计为课堂增效助力,让学生无须再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所累,能够放松身心,发展兴趣,提升自我,这样“减负”的使命就迎刃而解,而“提质增效”的任务就圆满实现了。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平潭南海学校)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