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表征寻本质 规律教学建模型——记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典型课例专题研训活动
2022/12/21 8:40:57 阅读:174 发布者:
多元表征寻本质
规律教学建模型
基于“多元表征”的典型课例专题研训活动
多元表征是对数学结构和关系的多元描述,描述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建模的过程。为了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借助多元表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结构,10月26日,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典型课例专题研训活动,在义乌市实小集团黎明湖小学举行。省培训平台录取人员、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校、丽水市莲都区碧湖小学全体数学老师、杨凯明工作室成员及实小集团全体数学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示范课例 扎实有效
01
陈梦娇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节课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三次猜想与证明,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完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知与理解。第一次:学生通过多元表征来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第二次:学生通过合情推理来证明提出的疑惑,完善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知。第三次:证明了分数基本性质的一般性。
02
马悦雯老师采用的是直接导入的方式,直接出示课题《商不变的规律》,引发学生思考,而后以“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或乘100,商不变。随即追问,是不是只能乘10或100,商才不变呢?接着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建构规律模型。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规律,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砥砺奋进
03
朱芾老师从加法交换律入手,在对题组的分类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在学生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减法和除法中是否也有交换律,成功地为大家呈现了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课的最后,为了体现交换律在实际计算中的简便性,朱老师还设计了有针对性、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交换律的必要性。
04
《乘法分配律》一课,义乌市数学教研员方老师设计了观察算式,发现特征——仿写算式,感受特征——解释规律,深化理解——表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规律,融会贯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观察、猜测、验证、抽象、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自主建构规律模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方老师的课重探索,重过程。通过乘法分配律的现实原型和几何模型,多方位解释算理,在规律的顺向、逆向运用中,扩展维度,使学习走向深处。
更多
专家引领 以评促教
评课后,义乌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方健伟老师为大家做了《谈小学数学中“探索规律”的数学教学》的讲座。方老师先是高屋建瓴,指出数学老师专业成长要经过的两个阶段,先由教什么到怎么教,再由教什么到为什么这样教,需要教师们不断深入学习和思考。接着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和想法。
(1)用“单元”的眼光审视教材
注重两种思维方式审视教材:一种是望远镜思维,强调向外看。一种是放大镜思维,强调向内看。
(2)“规律课”的一般策略
规律课的主要流程:观察—猜测—验证—抽象—应用。规律课重在探索,重在过程,通过顺向、逆向运用扩展思维,为老师们打开了规律教学的思路。
(3)《乘法分配律》的一般思考
方老师通过3个问题,勾联了交换律,结合律之间的关系,以及算理,算法和算律的递进关系。
讲座的三个方面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给听课的教师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收获颇丰。
多线共研 共同成长
巴州区第七小学校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小学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校、丽水市莲都区碧湖小学全体数学教师也通过线上同步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们教研活动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新课标为基准,用大单元视角审视教材,努力达到教、评、研的统一。
转自:“义乌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