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的内涵初探
2024/8/28 11:35:44 阅读:63 发布者: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知能的基本要素,是探索数学规律和方法、提升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是以现实生活或学习活动中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授,提出数学的命名或者规定,并在运用描述、交流、辨认、判断中进一步认识概念的内涵,为后续学习相关规律和方法奠定基础。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数学是系统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认知发展的基础。数学方法的发现与概括,数学规律的探索与归纳,解决问题方法的总结与应用,都是在数学概念认识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它不仅是数学学习、研究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具。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概念的突出特点。数学概念是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数学语言,是描述和表达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工具。不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高度的抽象性表现在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属性并不是某一个研究对象的特殊属性,而是许多同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像“球”是从篮球、排球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描述它们形状的数学概念,它不仅可以描述篮球、排球的形状,而且可以描述水晶球、乒乓球等球形的任何物体的形状,体现出数学概念应用的广泛性和数学学习的价值。
立体实施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数学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数学概念抽象的过程是构建数学语言,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从多个同类事物的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抽象出本质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讲授提出数学命名或者规定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的过程,是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判断、辨认、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内涵,体会数学概念高度抽象性和应用广泛性的价值。
转自中国教育学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