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钟 沁
教育硕士,一级教师,无锡市小学英语教学能手,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德育主任,无锡市滨湖区王播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无锡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参与“锡慧在线”录制及译林出版社《种子英语分级阅读》数字化资源编写工作。参与多个省市级课题,曾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二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3年第12期
【摘 要】结构化是将学科零散知识加以整合的有效方式。本文基于大概念背景,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结构化视域下开展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即:大概念引领,确立结构化视域下的融合教学目标;目标导向,开发结构化视域下的融合教学资源;任务驱动,设计结构化视域下的融合教学活动,为结构化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中落地提供一种探索性的思路。
【关键词】结构化;大概念;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及“结构化”这一概念,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结构是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事物成为一个有机体。结构化教学改变传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散点式呈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建构、应用知识结构的主体,指向学科结构化大概念的形成。
本文以戴敏霞老师在无锡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中执教的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6 My e-friend课内外融合课E-friends in the e-world为例,阐述以教材语篇为起点,基于单元主题意义,融合课内外资源进行的结构化教学,尝试通过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结构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实践
1. 大概念引领,确立结构化视域下的融合教学目标
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且译林版《英语》教材中单元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在结构化视域下,明确单元主题意义、剖析单元大概念、提炼课时小观念是实施结构化教学的必要前提。
(1)主题引领,明确大概念
本单元的话题为网友,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网络是“10后”学生群体社会交际、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受限于小学生的行为能力和心智水平,他们对于选择适合自己的网友、进行积极的网络交流还处于懵懂阶段。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二级主题内容,本单元的主题语境突出表现为“人与社会——人际沟通”。在充分解读教材语篇的基础上,围绕全面认识、介绍网友这一主题意义的探究,提炼出“通过互联网平台,结交志趣相投的网友并全面了解彼此,从而领略丰富多元的世界,感受风土人情,领悟文化异同,拓宽国际视野。”为本单元的单元大概念。
(2)细分课时,提炼小观念
本节课为课内外融合教学,是基于教材内容的复习拓展课,通过前若干课时的学习,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地询问或介绍网友信息,并尝试带着对世界的好奇结交网友,让自己能领略到更大的世界。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横向化与纵深化,大概念统摄下本课时的小观念定位为根据自身标准和需求结交网友,感受交友的快乐,体会世界的多元。单元大概念的确定为教学目标锚定了方向,课时小观念的明确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坐标。
2. 目标导向,开发结构化视域下的融合教学资源
既然是课内外融合教学,那么融合什么、怎么融合就成为了关键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整合学材,用足课内资源,开发课外资源,做好课内外资源的筛选、重组、融合,既要避免资源内容刻板、模态单一,又要防止资源过多、过杂带来的碎片化现象。
(1)基于话题,打通教材壁垒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编写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换言之,某些知识会重复出现并被不断迭代,所处的知识结构也会随之不断升阶,新知识会以扩容的方式与已有知识结构产生联结,形成新的分支,不断庞大前置性知识结构。
以本单元为例,语篇围绕全面询问、介绍网友这一话题展开,运用到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内容等语言知识,谈及网友Peter的年龄、国籍、喜爱的学科、业余爱好、语言等,教材在三年级下册Unit5 How old are you、四年级下册Unit1 Our school subjects、四年级上册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及五年级上册Unit4 Hobbies对以上话题均有涉及,虽表述的语言环境不同、运用的语言要素差异,但这些内容足以成为本单元结构化知识的起点。
要想全面介绍网友,除以上内容外,还可以拓展喜爱的食物、热爱的运动、动物朋友、家庭成员、喜欢的节日等方面,这些话题在本套教材中也均被涵盖,如四年级上册Unit6 At a snack bar、五年级上册Unit3 Our animal friends、五年级上册Unit5 What do they do、五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五年级下册Unit7 Chinese festivals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整体语言教学视角,打破教材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壁垒,抓住了解、介绍网友这条主线,横向比较,纵向延伸,串联主题链,形成主题群,使得零散的点状知识串成线、连成网,达到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效果。
(2)嫁接语境,融入课外资源
课内外融合教学除了用好课内资源架构知识结构,教师还需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挖掘课外资源服务教学。补充的语篇首要考虑与教材文本主题的关联性,其次考虑难易程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契合度,再次要考虑所选语篇对于学生知识构建和思维发展的促进性。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教师多渠道搜集课外资源,锁定美国分级阅读RAZ体系K级中的绘本Friends around the world,绘本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个孩子的个人、家庭等情况,呈现不同国家的人文地貌、风土人情,呼吁小读者们加入世界各地的朋友圈。教材与绘本的主题意义趋同,但从语言表达来看,绘本难度明显高于本单元的目标语言,与学生现有水平有巨大的鸿沟,不适合作为课内阅读拓展材料。教师以此绘本为范本进行改编,保留原绘本的行文思路和框架,选择学生已懂、易懂的语言结构,增加富有美感、指向性强的
帮助理解,降低语篇难度,呈现学生有关联、感兴趣、代表性强的话题,保护学生阅读自信心,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呈现方式上,以中国文化俱乐部为载体,设置俱乐部成员们很喜欢中国文化,想要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结交中国网友这一情境,与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嫁接,用handbook的形式呈现五位留学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分别公开在QQ、微信、小红书、Facebook等四种常见的社交平台。使用常见、常用的社交媒体来呈现文本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结交新网友的真实意愿,自然进入角色,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和学习的体验者,在生活化的场景中真切感知、真实运用结构化知识,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实现语用能力的提升。
3. 任务驱动,设计结构化视域下的融合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秉承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课内外融合教学以单元大概念为统领,以资源融合为依托,以知识结构为抓手,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实现激活图示、内化结构、解决问题等教学目标的推进,从而达到激活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1)学思结合,激活已有图示
学生对话题的熟悉程度对语篇的解码有直接的影响。学生对话题越熟悉,他们越能利用已有的认知去理解和优化新知。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学习理解类的活动,梳理旧知、导出新知、建立关联。
课堂伊始,教师用一首韵律十足的小诗进行自我介绍,在于学生的互动中,提炼出名字、年龄、工作、爱好、语言等关键词,既近与学生距离,又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对介绍人物所使用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和框架留有初步印象。
在对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网友Peter进行复习时,通过How old is Peter? Where does Peter live? What subjects does Peter like ?What does Peter like doing? Can Peter speak Chinese?五个支架问题辅助学生回忆,依次提炼出age、country、favourite subject、hobby、language五个关键词,与教师自我介绍时出现的关键词相吻合,关键词的复现又一次加深学生对人物介绍时所用到的知识结构的印象。
已掌握的知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调动和使用,就会失去活性成为“惰性知识”,学生对获取这类知识的过程也会逐步失去活力和乐趣。基于此,教师趁热打铁设置Know about Wang Bing环节,将学生的焦点从Peter转向Wang Bing,对教材主人公Wang Bing的基本情况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梳理并运用教材的目标语言知识,进行第三人称单数的特殊疑问句与答句的知识建构,为之后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奠定语言基础与认知基础。
在对Peter和Wang Bing的个人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后,教师将Peter和Wang Bing的信息呈现在同一张表格内,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异同,探究两人能成为网友的深层原因。从询问信息,到介绍信息,再到探究总结,通过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用表格的形式凝练出结构化知识,并总结出选择网友的标准,即求同存异,如Peter和Wang Bing年龄相仿,都喜欢数学和体育学科,都爱好踢足球,但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可以通过彼此分享相同的话题、领略更大的世界。价值观的趋同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提供心理预期与准备,课时单元小观念的提出为课外资源的引入做好情境的衔接与铺垫。
(2)学用结合,内化知识结构
在经历学习理解类活动过程中,学生激活、建构已有经验的基础,已基本具备指向单元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结构化知识是一种有意义的模型建构,具有可复制性、可迁移性,教师可以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助推学生内化与应用结构化知识。
本节课中,教师紧扣教材网友情境,延伸出自己的网友,抛出疑问,留下悬念,通过A quiz about Mia’s e-friend环节,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回答老师的提问,对老师的网友进行猜测,正确者继续,错误者出局,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气氛、真实愉快的情境中运用结构化知识。在师生的自然互动中,使用一般现在时特殊疑问句的问答梳理陌生人物信息,并通过小组合作将老师网友Bea的信息填写在信息卡上,结构化知识通过信息卡这种可视化方式具象地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总结Mia和Bea能够成为网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年龄相同、爱好相仿、职业相近,另外,双方差异性的存在成为两人相互吸引的另一个原因,他们可以通过彼此的信息差了解到自己的未知领域,这一点也再次验证了教材人物Wang Bing和Peter成为网友的原因,学生的认知过程经历了初步感知、建构内化、真实体验、经验确认等过程,最终形成认知闭环,提升认知水平。
(3)学创结合,解决真实问题
在前置的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教师有意将自己的网友Bea的职业定位为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为后续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俱乐部成员想要结交中国网友埋下伏笔。学生们通过宣传册的信息对中国文化俱乐部的成员深入了解、自主选择、阐述原因,这样真实而合理任务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迁移、创新运用之前获取的结构化知识。
在此环节中,教师围绕以绘本Friends around the world为蓝本改编的宣传图册作为本节课的课外融合资源,设计由易到难、由面到点、由客观到主观的任务链。在Know about the cover环节中读
、读标题走近文本,初步感知文本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handbook?走进文本,在Watch and answer和Scan and find环节中渗透和普及语篇阅读的策略,如利用目录快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在非连续文本中检索目标信息,又如借助
或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等,为学生迁移、运用结构化知识提供策略支持。在学生对宣传册中五个人物全面了解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主选择想要结交的网友,梳理人物信息,填写在结构视图中。由于宣传图册中各个人物信息的表达方式比较多元,多模态呈现,信息量庞大且零碎,用可视化图解的手段可以让文本结构显性化,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特征。这里,教师提供了多种图解的形式供学生选择,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知、梳理、建构、理解、记忆,从而使学生思维清晰化、条理化、结构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水平,最终走向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听、读、看是输入型的理解性技能,而说、写是输出型的表达性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获取的结构化知识、技能和策略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实现知识的输出和素养的转化。本节课中,学生自主精读、独立选择网友后完成结构图示,同桌之间相互介绍自己选择的网友,以读促说,接着让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各国风土人情介绍阐述择友原因,完成交友申请书,以读促写。
任务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实现从文本层面的交流到针对真实问题深入思考、深度学习的转变,教师创设留学生中国文化俱乐部情境,并辅以结构化图表补充各地风土人情,学生感受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树立国际视野,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结语
大概念统摄下的结构化教学从学科大概念的视角出发,关注单元的整体性、课时的关联性和活动的整合性,在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有效整合、有机融合英语学习中的语言、文化、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主题引领、意义导向的语篇阅读中整合建构,在真实情境、问题驱动的交际互动中迁移应用,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李忠秋. 2015. 透过结构看世界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李孝燕.结构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复习课探索[J].基础外语教育,2020,22(04):94-100+109-110.
[5]马黎.单元视阈下英语结构化知识的建构和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4(07):28-33.
[6]李建东,杨晓娜.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的实践 [J].小学教学设计,2022(06):48-51.
[7]马天明.引领学生走向真实学习的大单元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43(08):7-12.
[8]杨靓.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J].江苏教育,2021(69):25-29.
[9]周诗杰.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2):88-9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结构化教学区域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D/2021/02/9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