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全市历史教师参加自治区“指向学科素养的高效课堂探索”研讨活动
2024/1/11 14:50:42 阅读:69 发布者:
理解·问道·精进
为推进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推动新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15日,由自治区教科院主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疆教研基地、新疆初中历史研修工作室、新疆高中历史研修工作室联合承办的“理解·问道·精进--指向学科素养的高效课堂探索”研讨活动在市70中学举行。
上午,由特邀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张根华教授,带来《关于“史料实证”的若干问题--对课标“史料实证”的解析》讲座,张教授一直深耕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他强调史料是历史认识的依据和基础,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这是对历史教育工作者提出要开展“实证意识”“实证精神”的真教学。
下午,市第66中学,王莹老师进行“多学科视域下的《天工开物》探微-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课展示。她选取《天工开物》作为研究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带领同学通过品读《天工开物》经典内容和活动探究水稻种植、解码筒车运行和解密古法造纸的过程中,课堂融合多学科,启发学生们发掘出《天工开物》中所蕴含的格物穷理的实学精神、以人为本的民生主义、道法自然的造物观念,是认识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很好切入点。
市第八中学,姜力元老师带领工作室团队老师及市第九中学、第61中学、第70中学、第101中学的同学们,展示了一堂师生共同参与的《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本课通过见事、赏物、寻人、践行等环节,分别以事明史、以物载史、以人入史、以行悟史,活动课在全新的教学设计之下,贯通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打破了跨学科间学习的任督二脉,打通了不同学校共建共享的堡垒,进而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
随后的与会专家及老师们都给予了细致的点评:历史课堂应设计出适切学生要求,能够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创设出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今天这两节课的展示,就给我们全体听课老师一个很大的启示。
精彩的研讨活动中,全疆历史教师和业务精湛的同行一起,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每一份的点滴收获都如同小小浪花,将激起新课程改革及高效课堂的澎湃浪潮!
转自:“教研员在行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