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11月14日上午,郑州高新区初中英语学科教研团队聚焦“教师说课能力提升”,参加了“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第三场培训。各校英语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七年级全体老师共同参加,共同学习。
单元设计明思路
首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胡成老师选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 socks?基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进行说课展示。胡成老师在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关注各文本之间的联系,串联各语篇形成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价值观念,从而推动核心素养落地课堂;之后6位老师就本单元的分课时设计进行说课分享。
项目启动课由川师大附中的岳欢老师分享。岳欢老师主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和指导方案设计两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关联真实生活情境,发现项目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对项目展开设计。最后岳欢老师对本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并分享了教学过程中的多元评价方式,展示了项目式学习的价值。
第一课时听说课由刘月老师进行细致阐释。在语篇研读的基础上确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又指引了教学过程的开展。任课老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活动,从而达成小观念1:建立货币量感,判断物品价值。
第二课时为本单元的听说和语法的融合课,由魏浪漫老师分享。魏老师引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
回顾并感知语言规则,以听读活动为语言输出奠定基础,以练习活动促进语言表达准确性,最后以角色扮演促进语言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思考、讨论如何合理选购商品,进而达成小观念2:树立理性消费意识。
林红霞老师分享第三课时的听说课。从林老师的分享中,我们再次领悟到该课时与整个项目的关联。整节课在情境指引下展开,借助听、说、读活动梳理课时核心语言,模拟购物场景,体验购物过程,头脑风暴理性购物的影响因素,都在为项目下的大活动“评估山姆店服务水平、评估山姆店是否划算”做准备。
冯娟老师分享了本单元的阅读课设计。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学生体会到广告文本涵盖的大体内容。借助朗读活动,学生能感知到重读词语在广告中的表意功能,从而为之后的创编对话作准备,共同作用于小观念3的达成:认识广告是商家营销的重要手段。
最后登场的汤显奇老师对本单元的写作课进行论述。本课时涉及跨学科的美术创意实践,结合现实生活运用批判性思维链接消费选择的考虑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解层面上关注广告的设计,从应用实践层面上运用促销广告的基本句式和结构,最后在迁移创新层面,为自己的小店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促销广告。写作活动环环相扣,与单元项目驱动问题同向,共同作用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写作质量的提升。
专家引领促提升
最后,孙铁玲老师对以上说课内容进行了专业点评,并对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提供了一些宝贵建议。
1. 在整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如项目的准备、实施、评价和展示等活动中尽可能多的发挥英语语言的主体作用。同时跨学科不应只是关注某个学习内容属于其他学科,还应关注学习活动是否体现了对该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运用。
2. 核心语言需要在不同的课时中得到输入。由于项目式学习的开放性,老师要提前预设学生所需的语言支撑,并结合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补充素材给以搭建支架。
3. 项目式学习要基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意识。
4. 在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成果驱动,这样能帮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支撑。
对照反思奔成长
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说课指导活动,老师们都收获满满。
首先明确了项目式学习的五个教学程序,即选择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交流评判结果、项目总结评价。基于不同教学内容,将各环节进行对标细化,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真实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解决真实问题。
其次学到了项目式学习评价的维度。从项目的计划、实施过程、小组活动、展示过程、策略应用以及同伴评价等六个方面展开,以过程性为主,引导学生改进优化项目成果。
最后是跨学科在项目式学习中的体现。在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单元整体设计时,要以单元主题为基础,设计串联单元内各语篇内容的主题活动,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超越传统学科界限,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意义关联与知识重构。
感谢孙铁玲老师的专业引领,感谢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精彩分享。相信在一次次的学习中,郑州高新区的英语老师们能不断汲取养分,成为新课标的践行者、先行者、引领者!
转自:“魏玮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