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京师问道促成长 专家引领明方向

2023/8/25 10:42:20  阅读:79 发布者:

京师问道促成长

专家引领明方向

- 音乐学科薪火计划第二期 -

宝安区“薪火计划”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开班仪式

为贯彻落实宝安区委、区政府“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才强区”的战略,加快宝安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宝安区音乐学科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锻造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822日上午,2023年宝安区“薪火计划”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开班仪式于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顺利举行。

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郭冰老师主持了此次活动,对莅临本次活动的专家领导——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刘沛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韩瀚副教授,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部部长、音乐教研员白姗老师及教师发展部于驭霖老师,以及40位宝安区骨干音乐教师的到来表示由衷地感谢与热烈欢迎。

随后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部部长、音乐教研员白姗老师进行开班致辞,她代表宝安区教育局、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全体音乐教师感谢中央音乐学院提供本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中央音乐学院精心筹备丰富的学习课程。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她衷心地期盼双方能以“薪火计划”为契机,保持长期密切合作,提升宝安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对参与培训的教师提出“六个一”的具体学习目标,正如中央音乐学院的校训:勤奋、求实、团结、进取,激励全体教师要提升教育思想认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求真求实开展本次素养提升的研修之旅。

中央音乐学院韩瀚副教授代表学校欢迎各位的到来,感谢宝安区教育局对中央音乐学院的信任,学院为办好此次活动,前期多次召开筹备会,设置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培训课程,并邀请业内顶尖专家和教授为老师们传经送宝。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提出“新时代教师需要拓宽新视野,掌握新技能”,本次培训活动直面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新课标展开深度交流。

最后,刘沛教授殷切嘱托:用音乐探索以美育人的实践路径,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做好音乐教育,以优美的旋律、动人的音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教师个人发展与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希望老师们通过本次“薪火计划”的学习,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提纲挈领明思路

——《艺术课标与教学的几种关系》专题讲座

名师介绍:刘沛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组组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全国学科教育联暨音乐学科首席专家。三十多年来,致力于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先后主持或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多项五年规划课题和北京市教委项目。出版著作《美国音乐教育概况》、《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新版)、《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出版译著《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音乐心理学手册》、《音乐教育原理》、《柯达伊教学法》、加德纳名著《改变思维》、《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音乐教育术语手册》、《人类的音乐经验——音乐心理学导论》、《当代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重要课题》、《音乐教育哲学》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长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刘沛教授向我们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艺术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了课标修订的背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五门学科总体的育人目标和核心素养,凝聚艺术门类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发挥协同育人的优势。他建议要全面地、完整地看待核心素养及其课程性质之间的关系,注重艺术以情感人的关键特性,避免孤立、零碎地看待核心素养,遵循整体性、情感性的原则,并多次强调创意实践是艺术素养之本,因为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

课堂实录

刘教授全面剖析了艺术课标与教学的几种关系,总结课标掌握要点,辨析关系创新教学,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遵循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要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鼓励和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感受和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和总结大自然的基本规律,领悟其生活中的哲学知识。

     世界教育发展格局要求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他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艺术实践上,促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艺术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概括了艺术门类下的各学科,而不局限于音乐学科。刘教授以中国古典诗词《山行》和西班牙民歌《划小船》,将歌唱与朗诵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引导老师们即兴完成了一场精彩的诗歌综合艺术表演,跨越了学科壁垒,感受古诗与音乐“起承转合”的共通之处,体验跨学科艺术的创意与独特魅力。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刘教授深入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揭示音乐中存在的天下观、政治观、社会观、道德观、育人观。对比中西方音乐审美的差异性,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美感的本质。他着重强调:从艺术教材中充分挖掘其育人价值,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刘教授以音乐课堂中融入戏曲元素为例,向大家展示了中小学开展实施的创编“百戏乐舞”的优秀成果,对于今后老师们如何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员感言

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宋昱欣

在刘沛教授精彩的讲授中,使我更加深刻了解课标修订的背景,明确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以及影视等五门学科的培养目标。通过对核心素养与艺术课程性质的深入探讨,刘沛教授揭示了二者之间紧密的联系。他强调,艺术素养的培养必须遵循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以及人文性等基本原则,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能力。并指出,在课堂上不应直接对作品进行美好与否的评判,而应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和深刻内涵。

与此同时,刘沛教授强调我们要在上位视角来俯瞰音乐学科,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艺术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重要的理论文件,把学习的理论知识投身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更新总结理论知识,并通过不断反思与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今天的培训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艺术教育的理念,同时也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热情。我相信,在刘沛教授的引领下,我们将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让创造性思维与中华传统文化在音乐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宝安区上屋小学  郑颖萍

抱着求学问道的心态,满怀期待地开启第二天的学习。在上午的讲座中,刘沛教授以《艺术课标与教学的几种关系》为题,围绕音乐新课标和党的教育方针,分享他对于艺术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观点。短暂的小憩后,刘教授以《理解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与音乐教师素养的关系为题》,开启下午的学习之旅。刘教授以史为镜,从东西方不同的音乐审美,引导我们思考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哲学意义和伦理意义,结合部分地区音乐教育融合戏曲的实例,与教师们一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在本次的培训活动中,刘教授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学识积累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意识到身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应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站在高角度思考教育教学问题,通过音乐课堂挖掘学生更多的可能性,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深圳市石岩中学 王丹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听到刘沛教授的讲座,刘教授在培训中说音乐教师要用哲学家的格局去看艺术,要用先天下之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对此我深有同感,我们身上都肩负着提高专业素养、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心胸更广、格局更大”,因此我们要站在上位角度来俯瞰音乐学习,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重要理论文件,把理论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更新总结、不断提升,最终打造科研型教师团队,推动区域音乐教师发展。同时我们要打造灵动课堂,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的要求,让音乐不独立存在,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听完今天的讲座,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坚定要站在育人的角度,聚焦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行为,拓宽音乐视野,创新音乐思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刘沛教授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态度值得大家学习。今天的讲座高屋建瓴,启发了大家的创新思维,是灵魂的唤醒,更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大家学以致用,坚持以美育人,真情培育,共待花开!

转自:“深圳市宝安区音乐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