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4日,一场小学语文界的视听盛宴在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举行。海门区实验小学的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线上的观摩学习。
活动聚焦落实新课标,创建新课堂,以1位课标组专家的报告,5位正高级教师的新课标实践引领,7位青年教师的优质课,20位特级教师的精准点评的形式来呈现。我校沈荣校长也应邀参与评课。
此次活动就像雨露甘霖,对老师们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认真观看,精彩之处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痕,精彩无痕。聆听中,海门实小的语文老师们记下了自己的收获。
向上滑动阅览
云端聚焦新课标,源头活水助成长
——“课改中国行公益师训会”网络研修心得
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施美丽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耳目一新,焕然一新。4月13、14日,为期两天的网络培训,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让我享受到了一顿高规格的“文化盛宴”。
13日下午,我聆听了许习白特级教师《教材视域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探索》的讲座,他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做了具体指导:一、触摸变化: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二、基于教材:当前语文学习的应然选择;三、建立意识:落实现行教材中的“任务群”;四、以点带面:开展六大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许老师精彩的讲座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有云开雾散之效。
14日上午,我观看了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周小燕老师执教的《赵州桥》,她课堂环节清晰,创设了螺旋上升的“学习任务群”,从“国宝档案”、探究“坚固”、学当小导游三个部分,引领孩子在动态语言实践中学会观察、质疑探究、合作分享、创意表达、多元评价,既让孩子对赵州桥有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了他们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智慧。
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沉淀,每一次沉淀都是一次成长。我从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受到了深深地撞击。一直以来,我从课型的选择上依然守旧,不敢迈步。这充分说明,我思想守旧,水平欠缺,素质薄弱,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决心从现在开始,依据新课标,基于新理念,改革新课堂,让自己和学生共进步,同成长,让自己和学生既学习语文,更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当追求是一个名词时,它在心中。当追求是一个动词时,它在路上。作为一个语文人,我愿乘着新课标的春风,“洗心革面”展新颜,一路高歌勇向前!
心得体会
施佳丽
4月13日上午,我来到了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聆听了张小燕老师的专业成长汇报。张老师通过讲述自身参加基本功训练的经历,发表对于语文老师困境与突破的一些看法。
对此我收获颇多。从中体会到一些教师自身的魅力和独特的思维,感受到张老师身上的魅力和风格。就这次活动,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确实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勤练、多练、坚持练“三字一画”。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从课堂组织来看,教师应该加强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课堂上用心教,用心与学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知识。
三、老师们教学内容的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学片段和说课的展示,可以看出老师们真的是用心去做了,而不是去应付。老师们在这次活动中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师要立足点点高一些,不要局限在上好每一节课,而是要立足于你想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学生。课堂教学重在课堂常规,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各种基本功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教学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的追求不会停止,学习更不会停止。新的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今后我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筋,多实践,多反思,大胆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实践。
教无涯而研不止,学无休而教有成。更新理念,提升素养,是我们的初衷,改变观念,创造精彩,是我们的愿望。全体海门实小语文人将保持初心,保有初衷,推陈出新,继续在小学语文教学道路上,以名师为榜样,以理论为导向,以实践为着力点,带着本次“云”学习所习,所得,所感,所悟,乘风蓄力,踏浪前行。
转自:“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