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学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江岸区信息科技”三优“展示课及新课标课堂教学研究

2023/5/25 14:00:49  阅读:69 发布者:

为更好的聚焦核心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落实信息科技教育,全面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水平,517日,江岸区信息科技学科举行以“新课标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区教研员杨晓宇老师主持,特邀教科院电教中心李立新主任为各位教师展开专题讲解。

第一项 人工智能展示课

本次活动第一项由武汉市实验初级中学孔令瑶老师带来的江岸区“三优”优质课《初识人脸识别——智能居家门禁系统》。

本堂课从一段张学友被人称为“逃犯克星”的视频拉开课堂帷幕,学生的好奇心就此打开。同时以人脸识别为引,AI技术应用贯穿整节课堂;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了人脸识别的一般原理和建立分支模型结构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度思考,利用draw.io软件在线完善并绘制流程图,既培育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应用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完善具体算法时,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讨论探究,利用慧编程软件实时采集人脸信息建立模型,在实践的操作中感受AI技术的应用。

同时,孔老师为学生们上传微课,对遇到困难的学生或小组可以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讨AI技术,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生活中AI技术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课后,孔老师从本课重难点及对学情、教学策略及方法、设计意图这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说课。

第二项  “三优”优质课总结

第二项由区教研员杨老师对本届“三优”优质课了进行总结和肯定。本届“三优”评比的三位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和算法展开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从三位参赛老师的课程可以看出信息科技学科的变化,老师们也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特色选用了合理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

同时,杨老师也对当前信息科技学科重点教学领域——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提出了两点看法:1.人工智能教育呼应了社会自然的发展;2.人工智能课程夯实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如何保持对人工智能探索的热情、传授给学生新的科技理念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是需要老师们进一步思考的。

第三项 新课标课堂教学研究学习

教科院电教中心李主任对孔令瑶老师的三优优质课展开了点评。李主任认为本节课选题生动有趣,完全体现了信息科技的特点;课题具有挑战性和时代性,教学设计有新意,有想法。同时也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思维拓展几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改进建议。

李主任提到“信息科技”在2022年课程设置中按中央要求被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落实为全国统一开设的独立课程科目。老师们更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科学性、科学精神和科技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层挖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关键的能力;同时也要理解信息科技的时代性,进一步明确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区别。

人工智能是当前信息科技教学的重点和热点领域,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体系。李主任提到,人工智能主要教学内容应从通识部分、实践部分、综合应用部分、创新实践部分、人工智能伦理五方面展开。而中小学课程定位也不尽相同,小学应重认识、重体验、重感悟,初中重了解、重体验、重实践。这就要求老师们具备相应的学科素养,懂技术、懂教育、懂得构思整节课的设计。

第四项 总结思考

总结反思环节,杨老师对本次活动提出了两点希望:1.作为信息科技老师要善于捕捉时代科技的信号,学会学习、深度学习,保持自身竞争力;2.在日常教育中注意培育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体悟。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新课程标准在信息科技课堂中的运用及核心素养的落实有了新的理解,更加坚定紧跟时代步伐,认真贯彻好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教研的路上,江岸区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会呈现美好的前景。

转自:“武汉市江岸区中学教研室订阅号”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