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相融通,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和语言运用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探究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一些设计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
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既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又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组元线索。这一概念与过去孤立的文本解读相对应,意在改变传统的教学做法,将互相关联的学习任务组建成有机的任务序列,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融通起来,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建构新的言语经验,发展思维品质,提升语文素养。
壹
提炼兼容性主题,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主题和要素兼容
兼容性教学主题提炼需要充分考虑单元教学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兼容性,提炼的教学主题既要与单元教学主题相结合,又应与单元语文要素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学习任务群的系统化。
第七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自然情怀”。语文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会作品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根据描写反观自然;二是结合作品学习,提升学生感悟自然的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基于单元教学主题,教学主题为“亲近自然,涵养情怀”。以走进作品中的自然为手段,感受自然的情怀并涵养自身情怀。
教学主题和语文要素有机结合,让教学主题和语文素养深度融合。同时,教学主题的兼容性又给任务设计提供抓手。
2.单元主题和目标兼容
单元教学主题意在将单元文本进行有机组合,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因此,单元教学主题提炼时,教师应重视将单元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有机兼容。
第七单元围绕“走进自然,涵养情怀”的单元主题,对接的学习任务群是“文学阅读和写作”。根据学习任务群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从作品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美,以及文本独特的审美价值;从民族审美视角,探究作品自然景物描写和蕴含的人生思考;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自主评点优美句段,评价作者思考和审美倾向;自主选择杂感、随笔和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学习借鉴单元文本写作特点,学写抒情散文。
这样,教学目标在兼容性教学主题的引领下,使学习任务更加丰富,教学目标涵盖面更广。
贰
创设真实性情境,激发大单元学习内力
1.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生活经验
教师应基于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转化为学生任务学习的动力。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群导入环节,笔者借助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
和微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对自然景观的印象,包括自然之美、人文故事和人生思考等。这样就较好地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深入感知和体验。
2.创设文学性情境,唤醒文学记忆
创设文学性情境,能让教学情境融直观性、文学性等为一体。通过文学性情境,唤醒学生文学记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有机交融。如教学中穿插有关以自然为描写对象的诗文名句,将
和微视频与文字进行结合。通过图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既直观地感受自然之美,又从文学角度体会文学作品呈现自然美景的方式,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渗透其中。
叁
设计关联性任务,落实大单元教学活动
1.设计单文本学习任务群,架设学习支架
大单元教学设计适宜采用“1+X”的教学模式,以一篇中心文本教学设计搭建支架,引领学生进行跨文本学习。本单元笔者选择《故都的秋》为中心文本,预设以下几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入文探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探究文本所写之景。该任务又细化为两个子任务,分别是《故都的秋》描写了几幅秋景图,分别给这几幅景物拟一个名字: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根据自己对《故都的秋》的理解,改写一首《天净沙•故都的秋》。
任务二:入境觅意。引领学生对景物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真实意义的意境,进而捕捉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意趣。任务二细化为以下子任务:举办朗读会,如果让你朗读《故都的秋》,你会选择哪些段落,为什么?查阅作者有关资料,以及文本写作背景,结合文章议论段(12段),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北国之秋要胜于南方之秋?
任务三:回味经典。结合《故都的秋》一文朗读,自选角度撰写一篇研读报告,并模仿这篇文章写法,撰写一段写景散文。
2.设计跨文本学习任务群,促进自主学习
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基于大单元教学特点,设计跨文本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跨文本学习任务群设计如下:
任务一:入文探景。比较分析几篇文章的写景对象,给每篇文章的景物拟写一个名字,说说这样拟题的依据是什么?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自主选择一篇文章进行形式改写。
任务二:入境觅意。查阅资料,了解几篇文本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整合有效信息。选择优美的句段读一读,比较几篇文本表现的自然之美,以及不同文本表现的作者情感、人生的思考等,
任务三:情感轨迹。景物的背后是作者的情思,请圈画出每一篇文本中体现作者情感轨迹的词句,利用情感曲线图的方式再现作者情感轨迹。
任务四:拓展读写。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美好的栖息环境,也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人生思考。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匠心表现自然之美,展现你对自然的思考或获得的人生启示。
肆
聚焦主体性发展,优化大单元教学评价
1.展评结合,以展促评
展评结合,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也给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抓手。结合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和跨文本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成果评价。不仅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让展示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而且促进学生在展示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
2.多元融合,全面评价
多元融合是指突破传统评价方式束缚,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积极拓展评价维度和评价主体,改变知识性评价做法,综合考虑语文知识、学习品质、学习态度、语文技能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多元融合,让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更好地指向学生主体性发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自然生长。
总之,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根据学习任务群合理组织单元,提炼兼容性教学主题,创设真实性教学情境,设计结构化学习任务和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让教学更适合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引领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中,形成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黄芳(浙江宁波市柴桥中学)
来源:中学语文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