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结项报告案例:小学高段英语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3/4/18 11:39:10  阅读:165 发布者:

结项报告:小学高段英语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叶艳杰

课题单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一、研究背景

(一)宏观背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单元整合优化的理念,通过单元整合实现教材的最大价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升英语教学效率。我区英语教师围绕“单元整合教学”的主题进行教研与实践,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校一线英语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尝试着研究适合我校的单元整合教学模式。

(二)微观背景

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学情,我紧扣单元主题,尝试着对学习内容进行增加、删减或者调整,进行了单元整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但是通过观察我的课堂和对学生的检测,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经过对我的两个班106位学生的调查研究及研讨分析,发现问题主要在我的教学设计方面,具体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表格1: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循环性。

在课堂观察中,老师呈现的新内容很突然,有些学生很迷茫,并不太理解老师问的问题。老师所教的内容一会儿是这个知识点,一会儿是另外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没有过渡与连贯。

例如:在学习My last weekend 的听说课时,老师没有在热身环节进行大量语境的铺垫,而是突然问学生,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一部分学生没有及时反映出时态的变化,忘了用动词的过去式,甚至有学生压根不知道如何回答。

2.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缺乏渐进性、整体性。

有些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是否学会了新知识,不爱思考,不问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课间谈话,比如以下片段:

T:毛延凯,你课堂上回答问题挺积极的,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达到你的学习目标了吗?

M:学习目标?不知道啊,老师问什么,知道了就回答。

T:单宇森,一节课下来,你学到了什么?

S:学会了有关季节的四个单词,和句子。

T:那你达到学习目标了吗?你听懂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怎么说的呢?

S:老师让听什么就听什么,让读什么就读什么。

通过谈话,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自己通过什么学习方式、在听说认读方面具体达到什么程度。         

3.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通过观察课堂,我设计的教学活动很乱,一会儿是操练巩固,一会儿又回到了新授环节了。重复的教学环节、无意义的教学活动都出现在了我的教学设计中。

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feel?这一单元的读写课时,刚开始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默读的方式,初读文本,再到有声读、同桌互读和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更深一步地读懂文本,读完了,改写了,而我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文本了,很显然没抓住读写课的要点。从而导致优等生对于我设计的某些学习活动很迷茫,甚至不感兴趣;中等生也不思考,就一味地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极个别的学困生只跟着打哈哈,凑热闹。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203月—20213月,我们的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实施。

表格2: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202月—20205)

1.理论学习:课题组老师搜集、阅读了一些中小学相关学科的单元整合的学术报刊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了解到逆向思维设计、细化目标、分级模块、任务驱使等。

表格3:课题理论学习情况

2.专题教研: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单元整合教研活动,学到基于主题、拟定目标,依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单元整合作业设计比赛、微课比赛等活动,我们学习了一些单元整合的一些设计模块和方法。

表格4:专题教研情况

3.撰写开题报告,向区教科室申报研究课题。

(二)调查分析阶段(20206月—20207月)

1.问卷调查:对我校的高段学生和教师分别做了调查,进一步地了解学情和教师备课,查找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106份问卷,回收问卷106份,有效问卷106份。以下柱形图是我们调查问卷的总结。

从柱形图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还缺乏积极性,个别学生对学习很迷茫,而对单元整合的学习也没有基本的概念。

老师们进行单元整合的意识不够强,实践操作性缺乏,更没有系统地研究及策略。         

2.数据分析:从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来看,我们存在以下问题:

   表格5:问题梳理情况

3.课题分工

表格6:问题梳理情况

(三)具体实施阶段(20208月—20213月)

1.课题研讨:我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再次研读和剖析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话题、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功能等提高不同能力的要求出发,依托听说课、语音课、阅读课和故事课等不同课型,研讨单元内容整合的设计原则、学习目标的策略研究、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五步曲”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模型。         

表格7:课题研讨与实践情况

2.根据专家的指导,再次修正研究的方向,并不断付诸实践与调整。

(四)总结整理阶段(20214月—20215月)

本阶段收集、汇总和整理了前三个阶段的过程性资料,总结经验和成果,写出结题报告。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基于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循环性的问题、

表格8: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结构图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缺乏渐进性、整体性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这三个问题,我们聚焦在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循环性的策略研究、学习目标的渐进性与整体性的策略研究和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策略研究等三个方面,以下是我们的策略研究结构图。

(一)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循环性的策略研究

基于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循环性的问题,我们是借助课例实践,依据“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四大原则”,而进行教学内容整合的连贯性与循环性策略研究。

以下是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循环性的策略结构图。

表格9: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循环性的策略研究

1.原则一:逆向思维,活用教材

教师在单元内容整合时,用逆向思维,精心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内涵与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这个“纲”,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灵活地对教材二次开发,做好单元内及单元外的内容调整,构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在打破照本宣科的同时,也要避免脱离教材和新课标,盲目性地、随意性地整合。

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单元整合的第一步,我们依据学情,围绕主题,从单元内容Part C Story time进行逆向思维,设计出一个单元大语境。围绕英语学科素养的要求,构建知识网,挖掘本单元的大主线,通过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

现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 为案例,起初我们是这样整合的。

结合学情,我们联系到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到的有关在weekend经常做的事情,用到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而本单元主题是制定计划,用到的一般将来时,用到的是be going to/will。先从时间上区分两个时态的不同点,再通过句型直观表达。然后从My weekend plan延伸到somebodys weekend plan ,还可以从My weekend plan扩展到My...plan

    以下是我们修改过后的逆向整合思路与模块:

通过实践与研讨,发觉我们初案的设计仅仅是从语言知识方面分析的,而忽略了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研讨,我们进行逆向思维,从Part C Story time着手,在本故事中,Zoom只有计划的理论,而缺少正确的实践,结合英语学科素养,很显然本单元的主题不仅是引导学生会制定合理的计划,还必须有正确的实践。依据五六年级学生的学情,不管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有合理plan的意识,会make a plan,do the right action

   最后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为了make a planMy weekend plansomebodys weekendMy...plan四个模块,最后落实到do the right action。          

2.原则二:多元整合,形式多样

我们老师在多元整合时,要关联到同年级不同版本中的文本以及同版本不同年级中出现的和本单元相关的内容,分析内在的逻辑关系;最后结合课程标准的二级要求和英语核心素养,确定单元主题与主线。

比如:单元内整合、单元内与绘本阅读间的整合、单元间的整合等,根据单元内容,选择不同角度,多元思考来进行整合,构建出形式多样的单元主题“知识网”。

例如:在整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2 My favoutite season时,我们采用的单元间及功能性相结合的整合,有季节发散到四个季节的天气、景色、颜色、服装、食物、所处的月份以及喜欢的活动。

3.原则三:关联循环,螺旋上升

做好单元内及单元外的内容调整,整合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单元有哪些,单元内容在本册中的地位是什么,老师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把单元间相关联的内容,做到有机的调整或取舍,使内容更系统更优化,使学生对话题的认知有个螺旋上升的认知。

我是这样做的:

对于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 的整合内容和学习活动,内容整合不是教材内容顺序的重组,而是围绕“制定并实施计划”这个大语境,整合为四个呈螺旋递进的板块,对应的学习活动也是循环递进的。

本单元从学生以第一人称计划自己的周末生活My weekend plan过度到第三人称somebodys weekend,让学生能听懂、读懂他人的周末计划,再到能为家人或朋友制定一份合理的出行或活动计划My...plan,最后从制定计划落实到计划的实施,由理论到实践。

4.原则四:延伸拓展,收放有度

   在螺旋递进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时事政治,历史文化、中西方文化及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也就是对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4 When is the art show?学生学本单元之前,学生在Unit2Unit3中已经学过有关季节、月份及节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主题整合为是Special days。结合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差异性以及学情,分别从学校,家庭,个人,国家等不同的角度让学生逐步了解特殊日子的意义,做到延伸拓展恰当。

我们整合设计时,虽说延伸到了西方国家,从家庭拓展到了国家,但没有离开Special days,做到了收放有度。具体如下:

(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的渐进性和整体性的策略研究

基于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缺乏渐进性、整体性这一问题,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习目标的渐进性和整体性的策略研究。

以下是学习目标的渐进性和整体性的策略研究表格。

表格10:学习目标的渐进性和整体性的策略研究         

1.基于单元主题,整体设定目标

在单元内容整合时,依据课程标准对二级的要求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我们在基于主题,挖掘主线和任务驱动下,从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等方面设定整体性的单元大目标,并一一列举出来。

以下以实例说明,起初我们是这样拟定单元大目标的:

如: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单元的大目标,我们是这样设计的:目标一:语言能力,我们从词汇、话题、语音等方面拟定的。词汇:通过两个课时听说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关于季节的单词和四个短语:spring\summer\autumn\winter\season;go on a picnic\go swimming\pick applesmake a snowman。话题: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听说认写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Because...并能用以上话题询问及回答自己喜好的季节并陈述原因……。

2.依据整体目标, 逐渐细化目标

结合单元整合的主题模块,细化渐进性的课时小目标。单元大目标进行细化时,要细化到哪些目标匹配的具体课时,课时间的小目标要兼顾到联系性及递进性,避免重复性,要删掉无效的学习活动。并用表格列举出来。

以下是我们的一个案例:

PEP五年级下册Unit4 When is the art show?第一课时的目标

目标1:语言能力方面,我们通过听录音学习,学生能识别并正确朗读Let's spellth的两种不同的发音,并掌握其发音规则。老师的提醒下,学生能正确说出并写出几月几日的日期表达法。

目标2:文化意识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体会到在校学习的乐趣及成就,并珍惜学校生活。有关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也是要根据单元大目标,用详细的话细化出具体的小目标。

3.根据班级学情,恰当调整目标

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级,有时会存在班级差异化。例如:我校六年级八个班,在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和学生成绩等方面,七班和八班的整体成绩都略好些。我们教研时,虽说设定了单元整体目标,细化了课时目标,但在具体实施时,我们课题组某些老师又进行了二次目标微调。

例如:在语言能力这方面目标时,七班和八班会高过我们定的目标,而一班和六班相对着弱一些,我们就会把目标降低一些。

4.尊重学生差异,提高整体教学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差异性。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在细化学习目标时,要考虑到优等生和学困生,二次微调的目标要有层次性,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就感。

例如:我六班后五名的学生一个档次的学习目标,中等生一个档次,优等生又一个档次的目标。这样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的轻松,学有所获。         

(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策略研究

基于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五步曲”和模型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策略研究。具体如下结构图:    

表格11: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策略图

1.制定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五步曲”

依据内容整合的四大原则,我们从话题功能、挖掘主线、目标指

向、目标细化和学习活动等五个方面进行单元整合的教学实践,最终制定出了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五步曲”。以下是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五步曲”的步骤图

表格12: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五步曲”

1)第一步:基于大主题,挖掘大主线

Part C部分整合,利用逆向思维,整理出本单元的大语境,提炼出单元大主题,根据主题和语境,进一步整合每一课时的内容。

例如:现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 为案例,起初我们是这样设定本单元的大主题和大主线的。

单元大主题:

我们联系到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到的有关在weekend经常做的事情,用到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而本单元主题是制定计划,用到的一般将来时,用到的是be going to/will。先从时间上区分两个时态的不同点,再通过句型直观表达。然后从My weekend plan延伸到somebodys weekend plan ,还可以从My weekend plan扩展到My...plan。最后把本单元的主题为 plan,以下表格内容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内容学习。

     以下是我们修改过后的主题和主线:

通过实践与研讨,发觉我们初案的设计仅仅是从语言知识方面分析的,而忽略了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研讨,我们进行逆向思维,从Part C Story time着手,在本故事中,Zoom只有计划的理论,而缺少正确的实践,结合英语学科素养,很显然本单元的主题不仅是引导学生会制定合理的计划,还必须有正确的实践。依据五六年级学生的学情,不管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有合理plan的意识,会make a plan,do the right action

 最后本单元的大主题和主线为 Make a plan & Do the right action。以下表格内容为大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内容学习。

    2)第二步:基于大主线,拟定大目标

有了主题和主线,就有了方向。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设定了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拟定单元大目标时,要依托单元大语境,拟定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的单元大目标。单元大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听说读写演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如: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单元的大目标,我们设计如下:

3)第三步:基于大目标 ,细化小目标

依据单元大目标和单元内容,结合不同的课型,细化出每一课时的目标,在续写小目标时,我们重在语言、思维和品格的融合,既要求学生“做事”的工具性目标,也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的体验性目标。我们描述目标时,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层次性。通过什么活动或任务,运用什么语言,发展什么思维等描述方式。

另外,单元大目标进行细化时,要细化到哪些目标匹配的具体课时,课时间的小目标要兼顾到联系性及递进性,避免重复性,要删掉无效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Unit3 My weekend plan中第一课时时,我们是这样细化和描述小目标的:

    语言能力方面:词汇:通过看视频和听音频,学生能够听、说、读、写词组和句型:take a trip,go to the supermarket,visit my grandparents, see a film,tonight,this morning,this afternoon,this evening,next week功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地谈论或描述自己的活动计划。功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地谈论或描述自己的活动计划。

4)第四步:围绕小目标,优化小课堂

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活动时,我们围绕课时的每一个学习目标,在主线的牵引下,思考哪一块儿学习内容达到哪一个目标,什么活动是最佳途径,是根据目标和内容选择的活动,活动环节的设计也是和目标一致一样具有递进循环性,不是仅仅因为活动形式新颖就采用,优化了我们以前教学的设计思路。

例如:在学习Unit1 Whats he like?这一单元第二课时听说课时,我们根据目标一,采用了“演员选拔赛”的活动,针对描述他人或朋友特征的句型发挥想象……

5)第五步:依托小课堂,检测小目标

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是需要检测的。也就是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检测环节,这也正是体现了教----评的一致性。在我们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时,我们力争做到学中思,思中练,练中提高。

例如,我们研讨My weekend plan课堂活动时,我们会设计出对应的评价活动进行检测。比方说,我们用我会说(简单说说自己的周末计划),进行检测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是否达成。

2.研讨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模型

遵循了单元整合四大原则和“五步曲”的设计步骤,我们组老师们认为借助模型呈现教学设计内容,在结构和内容上都会更清晰明了。由此,我们从整合指南、课时整合、课时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活动和课后反思六个部分设计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模型。

以下是我们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模型图。

表格13: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模型图

1)整合指南

根据策略二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五步曲”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我们的整合指南包括单元主题、建构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知识网”、挖掘单元语境大主线和整体设计目标。

例如:学习六上Unit3 My weekend plan时,我们总结的主题是 从planMake a plan 再到Do the right action,本单元是六上的内容,通过整合旧知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建构的“知识网”是学生已知哪些activities and weekend activities、有关描述平日学习活动或周末活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句型或时态、plan这个词暗示用什么时态和will 的意思、词性及表达的时态。

2)课时整合

根据课程标准的二级要求以及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围绕听说读写演等综合能力的特点,每个单元我们整合为了五个课时,分别是听说课A&B和语音课,这三个课时是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课针对的是阅读技巧的学习及能力的提高;故事课体现的是听、说和演的综合能力。

如:六上Unit3 My weekend plan,本单元共5个课时,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听说课,整合的内容是A Let"s talk&A Lets learn&Lets try& Make a plan

3)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来源于单元目标,又是根据课时内容与特点,从单元目标中提炼出来的。课时目标要做到具体、语言描述详细易懂。

例如:Unit3 My weekend plan第一课时的目标,我们是这样细化、描述的。语言能力:词汇:通过看视频和听音频,学生能够听、说、读、写词组和句型:take a trip,go to the supermarket,visit my grandparents, see a film,tonight,this morning,this afternoon,this evening,next week。功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地谈论或描述自己的活动计划。

4)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课时的具体内容和将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而选择,并不是根据活动形式的新颖性选择的,力争做到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Unit3 My weekend plan第一课时的活动设计,这节是听说课,重在听和说两个方面,根据本课时目标一通过看视频和听音频,学生能够听、说、读、写词组和句型。我设计的活动一:头脑风暴(学生说出周末做的事情);目标二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地谈论或描述自己的活动计划。匹配的活动是:我会说(简单说说自己的周末计划)……

5)评价活动

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本节课是否有效,是需要检测和评价的,所以,这个环节是检验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所以,评价活动的设计,是和前面的学习活动一一对应的。

例如:在每个单元中的听说课和故事课中,我会通过“我会演”的活动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6)课后反思

是否上了一节好课,离不开老师们的课后反思。只有反思,老师才能思考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同时也是为上好下节课做好了铺垫。单元整合后的课时之间的关系更是具有循环性和递进性,这就要求老师们一课一反思、反思要具体到某个小知识点或者某一个小活动是否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例如:上完Unit3 My weekend plan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反思的。这是一节听说课,属于基础型。根据单元设计思路,结合本课时的目标,我们设计了七个活动,从听、说、表演等方面练习的。通过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说出,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足的使有些中下学生缺乏自信或者在表达时总是漏掉be going to的某个单词。在下节听说课中,我会继续加强练习。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收获颇多,具体如下:

(一)依据单元内容整合四大原则,我们课题组老师能整合出具有连贯性与循环性的内容模块。

1.通过研究本课题,我组老师们首先在备课思路上有了新的认知与转变,知道了如何用逆向思维凝聚单元大主题,明白了用单元大语境作为主线贯穿整单元内容的学习,确保了内容的连贯性,减少了内容的断层。

2.通过研究本课题,我们老师在上课有了新的转变。在教学中,不是纯粹的教教材,也不是处在表层面上的内容顺序的重新组合,而是有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堂上少了些断片与无序,多了些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场景。

(二)基于单元大目标,老师们在细化课时小目标时,既能保证单元目标的整体性,有兼顾到课时目标间的渐进性。

1.通过研究本课题,老师们在设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时,明确自己每节课和每个单元将要达到什么程度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不再随意制定。

2. 通过研究本课题,我们设计的学习目标不再笼统、孤立,有了具体的通过什么学习方式,在听懂、会说、认出、读懂方面达到具体什么程度。制定的目标不会再偏低或过高,而是和学情很匹配。

(三)通过单元内容整合教学设计“五步曲”,我们的教师教学活动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1.通过研究本课题,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和环节设计清晰了。

课堂上,教师不再想起来什么说什么,而是课堂活动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单元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教师更透彻地解读了教材与编者的意图,提高了自己运用教材的灵活能力,我们老师真是教的轻松、教的开心、教的有收获。

2.学生听课也不再迷茫或者无事可做。

优等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打开了,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中等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借助思维导图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下等学生觉得学英语并不是很难了。学英语的态度变了,行动也变了。加强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英语课堂使他们轻松而快乐。

以下是我组织的一个“畅所欲言”讨论会。下面是我们讨论会的课堂实录的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进行单元整合学习将近一年了,从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看法、收获或者建议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毛子博: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学英语,学习还不错,尤其是喜欢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上台表演对话,感觉自己就是个演员。以前的上课模式,课上展示的机会太少了,总是很遗憾,而现在进行单元整合后,好像学习内容少了很多,课堂上总有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上台展示。

何子轩:以前我很胆小、缺乏自信,上课总是不敢发言,但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比以前自信了,总想在课堂上展示自己。

陈文浩:我英语成绩一般,上课回答问题也不是很积极,缺乏自信,通过单元整合教学后,老师总会先让我们在家预习,完成基础性的任务,为了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现自己,我就试着在家提前预习,课上积极讨论,结果发现自己喜欢课上上台表演了,我喜欢现在的学习方式。

单文斌:以前我最害怕背英语了,因为背的慢,发音不准确,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比以前背书快了……

李昊潼:通过今年的学习,老师经常引导我们做单元总结性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的学习,好像学习内容变少了,以前因为不会做,很害怕做思维导图,而现在倒喜欢做了。

五、存在的问题和设想(下一步研究方向)

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出了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五步曲”,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下的复习与预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适应这种单元整合下的教学形式。(二)在单元整合的教学下,遵循内容整合和环节设计的递进性和循环性原则,如何设计出更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并保鲜学生的兴趣呢?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多听一些专家的讲座,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使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确定下一步研究方向:(一)继续以研讨--实践--改进--再实践--总结的研究方针,探索出更多更佳的适合我校高段教学的单元整合思路及策略。(二)尽可能的摸索出更系统更多样的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婕.基于单元整合的英语整体教学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8(06):82.

2】周莉.加强单元整合,提升英语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研究,2019(03):75-76.

3】郭婷,张朝霞.初中英语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1):78-80.

4】沈路.整体语境下实现语篇“知情相融”的三种策略[J].江苏教育,2014(5):47-49.

5】李春子.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知识窗,2018.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