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跨学科实践,以赛促研共成长——中山市第五届初中化学教师现场课堂教学比赛决赛之教学赛

2023/4/14 10:32:46  阅读:85 发布者:

202341011日,中山市第五届初中化学教师现场课堂教学比赛决赛的第二环节——教学比赛如约在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比赛立足新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基点,以跨学科实践活动为主题,以赛促研,以研促教,提高教师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力。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华侨中学的蒋莉娜老师以酸雨的揭秘作为切入点,从空气质量“检测站”的检测到使用再到防治,承载常见酸碱盐的学科知识,从实验定性角度再到pH计、二氧化硫检测仪定量角度进行酸的检测,酸雨的产生与防治等内容,渗透物质分类观、变化观。远洋学校的穆祥媛老师则从空气中PM2.5测定入手,从“中山市空气质量日报”到探秘空气自动监测站,构建检测模型,应用STM51单片机模拟测定探究温度和湿度对空气中PM2.5的影响,认识到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空气质量检测的复杂性体会化学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作用。该项目涵盖以空气质量“监测站”为载体,建立空气质量检测的模型,融合化学、生物学、物理、地理等多学科内容,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

《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

火炬二中的陈科老师以《如何获得一杯好水》为题,从生活用水卫生标准出发,接着从古到今介绍净水方法,再让学生分组设计并利用注射器、一次性杯子、塑料瓶等生活材料自制简易净水器,最后得出物质分离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析成分—寻差异—找方法—优流程。中山一中的郑雯丽老师以《水分子漫游记》为题,从中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到自来水厂净化过程,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建立自制净水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模型到带领学生走进中山水质检测站,了解饮用水标准。通过水质检测项目,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建构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促进“系统与模型”、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大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三鑫学校的康鑫老师的《寻踪“碳”迹,把脉地球》从构建二氧化碳的知识网络入手,让学生梳理个人产生二氧化碳的方式及减排的措施,多角度展示中山市内不同的二氧化碳检测仪器,让学生分组利用二氧化碳探测仪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数据测定,最后寻找碳中和解决方案,展现化学的学科价值。沙溪中学的刘颖老师的《山水长青,低碳先行》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引入,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与吸收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从电厂低碳到实验室低碳再到生活低碳,多角度对低碳方案进行诠释,渗透低碳环保思想,真正地把低碳落到实处。该项目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多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北区中学的梁艺宇老师以水稻种植为情境,展示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模拟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在改良过程承载酸碱盐的学科知识、手持技术、定量计算,以及我国土壤“南酸北碱”的不同改良方式,最后到定量合理施肥,深化从定性到定量思维的转变。花城中学的谢乃健老师从牵牛花生长过程颜色变化分析影响因素,利用vlog视频展示用控制变量法对豆芽在pH值不同的营养液的生长情况,得出土壤酸碱性对植物根系及营养元素生长的影响,让学生对一定pH值的营养液进行改良,用于火鹤花的培养,最后认识我国土壤问题,强调化肥的合理使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态度。该项目注重综合实践,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变化观、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大概念。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

该项目三位老师都从科学家对水的组成的科学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从微观角度构建并制作分子模型,认识模型构建在探究物质结构历程的重要性。纪念中学的蓝海航老师侧重于气体体积比与微观粒子个数比的定量分析,让学生去搭建微观粒子结构,再用未知物的燃烧实验去验证分析思路;松苑中学的林泽檀老师侧重于体验科学家探究历程,从提出假说到反复验证再到不断修正,搭建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个数比关系,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铁城中学的吴伟珍侧重于未知化合物通过分合思想进行推测,强调分子模型的应用。通过该项目,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等化学概念,整合数字、物理、历史等多学科知识,辩证看待科学发展。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永宁中学的冯艳芳老师从学生采访家用燃料的视频、手抄报调查引入,探寻适合围炉煮茶的燃料,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燃料即柴草、蜂窝煤、木炭、天然气、酒精的点燃难易程度、燃烧产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燃料燃烧时火焰温度,从着火点、燃烧热值、燃烧产物等角度演绎家用燃料的变迁历程,从生活生产探究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选择理想燃料——氢气,形成认识燃料的一般思路。该项目帮助学生形成合理选择和使用燃料的思路方法,构建变化观念,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

三鑫学校的张倩老师从火箭推进剂入手,承载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化学知识,化学计算,燃料的发展,再以丰富的视频材料展示航天服的制作材料,多角度对新型材料的使用进行分析。小榄侨中的谭愿彬老师则以“我要造火箭”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火箭的设计到燃料的选取再到材料的分析,层层深入,展现丰富的材料调查内容,渗透材料分类等学科思维。阜沙中学的孙妙芳老师的“问天之路”从模型、展板、手抄报等展现多样的调查形式,从新型材料的分类到金属材料的对比,形成开发未来材料的一般思路,通过物理实验玩具火箭的升空引入能源,从储存、环保、热值、原料及利用率等角度进行分析,追求绿色高效能源。该项目属于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及化学与能源、材料内容,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感。

最后,侨中英才学校高级教师战桂芳老师应邀作点评,对老师们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呈现如此精彩的跨学科实践课给予充分肯定,在教学中对新课标解读、教学理念渗透、学生学科思维培养都有较深入研究,同时指出在跨学科教学过程要注意选用的素材背景要贴合学生,要把生活、生产的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在工程设计中要渗透化学是能解决环境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深化化学的重要作用,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通过本次比赛,展现了中山市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及学科教学能力上的进一步提升,促进教师构建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素养本位的教学,使教师们对跨学科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转自:“中山初中化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