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测分析之阅读试题分析及讲评专题

2023/4/14 10:21:03  阅读:94 发布者:

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二部分,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由广东仲元中学的陈俊茹老师为大家解读高考阅读的CD篇的命题规律,并对广州一测阅读CD篇阅读试题作详细的讲评分析。

首先,陈老师通过梳理这三年新高考I卷及适应性考试的试题,得出C篇阅读多为有说明文特征的专题报道,D篇多为节选性的研究报告说明文。针对两篇阅读的文体特征,陈老师利用表格和图形化工具,系统、详细地比较新闻报道和专题报道的异同。为了让学生更好把握和关注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陈老师建议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特点,提供不同的形式的语篇结构分析工具,帮助学生构建语篇的思维图。

接着,陈老师以高考的阅读语篇为例,联系其语篇结构特点,分析其问题设置链的特征,并据此帮助学生在语篇中有效锚定信息点。此外,陈老师结合具体试题,阐述阅读设题是如何从语篇模式、主题语境内容等方面体现课标的要求,以及剖析高考阅读理解答案与干扰项的设置特征,特别要让学生提防选项的视觉干扰和思维干扰。

随后,陈俊茹老师以仲元中学陈希老师的一测阅读讲评课为例,向我们展示教师可以如何基于语篇结构,运用可视化图形工具,从主题意义、信息的逻辑关系、语篇关键词、语法功能诊断等多个视角,帮助学生突破阅读CD篇难度和区分度较大的题目。

最后,陈老师针对阅读C、D篇,总结出四点切实的备考建议:1)从体裁入手,根据框架判断语篇类型;2)采用合适的认知框架来建构语篇结构的范式思维,加强学生概括篇章、段落和长句的能力;3)以问题设置链为导向,让学生知道考查的内容和方式;4)了解答案和干扰项特征,训练多角度锁定正确答案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三部分,展示了广州市第六中学杨嘉仪老师一节“语篇内对比关系的分析与运用”为主题的广一测讲评课。杨老师以一测的C篇和七选五两个语篇作为载体,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借助语篇标志词,找出语篇中的对比关系,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挖掘作者通过篇章传递的显性和隐性的核心信息,提炼主旨大意,破解一测阅读部分的难题。随后,杨老师通过让学生再次审读一测应用文写作的内容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关系,再次组织拟定写作内容,并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收集学生的写作片段,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对比关系的表现。

课后,广州六中英语科以学术沙龙讨论的形式展开说课评课活动,邀请了广州大学外语学院徐俊仪教授和郁南县西江中学的林飞凤老师作为嘉宾。杨嘉仪老师在分析本节课设计思路时,谈到在讲评课前收集和分析本班学生所曝露的共性问题,并挖掘背后所涉及的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徐教授和林老师均对杨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徐教授在点评时,认为杨老师的讲评课设计巧妙,以“语篇内对比关系”为核心纽带,把阅读和写作这两部分试题串联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对比关系在语篇理解和写作的妙用,而且杨老师能细致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分析“对比关系”去提取信息和归纳主旨,确定答案。在建议方面,徐教授指出杨老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评价工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控制教学节奏,体现教-学-评一体。另外,徐教授也为高三冲刺阶段的备考提出建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备课组老师可以构建学习共同体,分工协作准备教学材料,一起研究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从而优化课堂,提升备考效率。林飞凤老师则认为杨老师的课堂颠覆了她以往对试卷讲评课的刻板印象,并表示在以后的高三讲评课中,可以更多地去尝试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拓展。

本次教研活动的线上分享内容,与陈皓曦老师的主题分享相互呼应。陈皓曦老师在现场会上的数据分析、命题解读、问题诊断及选材推介,为扎实、高效地推进二轮复习指明了航向。陈俊茹老师在阅读命题规律和解题技法上的精细分析和范式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突破阅读备考的痛点和难点。杨嘉仪老师的讲评课例展示了如何基于课前对学生问题的精准诊断,利用课堂活动,有效转化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相信高三老师通过线上学习都能够收获满满,在后段的备考中继续砥砺深耕,助力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有效提升。

转自:“广州市中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