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每日闯关(48)》八年级22-23版

2023/4/13 14:32:21  阅读:111 发布者:

秣马厉兵,众志成城。大家好!《每日闯关》栏目又与大家见面了!

自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扎实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地落实,全面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作业改革,力求精简高效,依托“物理梦工厂”,布置实践性作业和实验作业,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胶州市初中物理学科的老师们潜心研究新课标和中考试题,精心设计制作每日课后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同步在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公众平台《每日闯关》栏目中与大家见面,希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主编王正文,胶州市初中物理教研员,青岛市教学能手、胶州市优秀教师。多次出示青岛市公开课、交流课、一师一优课以及胶州市公开课、示范课,并在青岛市和胶州市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多次参加胶州市和青岛市优质课比赛,成绩优异。获得胶州市教学能手、青岛市教学能手和胶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区级市级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并参与了多个有关教学课题的研究。

人生格言:言力所能及之言,做力所能及之事,思力所不及之思!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物理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 关于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直接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 没有物体存在,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C. 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D.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2. 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力的大小

B. 力的作用点

C. 力的方向

D. 力的三个要素都有关

3. 在航空领域,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B. 飞机受到的力大

C. 小鸟受到的力大

D. 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4. 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5. 小华在操场进行爬杆锻炼,在竖直杆上攀爬,匀速向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1,匀速向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2。若小华的自重为G,则(  )

A. f 1=f 2>G

B. f 1=f 2

C. f 1=f 2=G

D. f 1>G>f 2

6. 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静止时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

B. 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

C. 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D. 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7. 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8. 小东和妈妈周末乘车到郊外去游玩,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东和妈妈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B. 汽车紧急刹车时,小东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驾驶员松开油门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D. 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9.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A P甲大于P

B P甲等于P

C. P甲小于P

D. 无法判断

10. 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5,5小题,每小题3)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2-3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漏选得1,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B.滑动摩振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D.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13.当前.车辆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超载虽然能降低运营的成本,但危害巨大。关于汽车超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超载车辆的轮胎受到的压强较大,容易发生“爆胎”,因而只要轮胎结实就可以超载

B.超载的车辆对路面的压力较大,过桥时容易将桥面压塌

C.超载的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容易加速路面磨捕速度、缩短公路使用寿命

D.地面给超载的车辆的摩擦力更大,因此轮胎花纹暦没了也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14.小雨利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採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士开始运动时速度同.应让小车每次都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通过小车分别在布和木板表面滑行的分所、进步推理得出小车不受阻力时的运动情況,运用了逐渐通近法

C.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快,运动得越远

D.这一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対力和运动的认识,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5.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上方容器顶部会受到水向上的压强

B.A点所处深度为6cm

C.B点受到水的压强为2200Pa

D.AB两点所受水的压强之比为13:22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6. 关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学者是 ___________。首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___________,在前人实验探究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___________

17.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小珠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案,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她设计的 ___________(甲/乙)方案不合理,该方案未控制 ___________相等;在图甲中,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一对 ___________(相互作用/平衡)力。

2)坦克为什么要安装履带?这是因为坦克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安装履带后可以增大___________,从而减小对地面的___________,使坦克不会陷入地下。

18.

1)如图所示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将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放入水银槽中再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管内上方混入了部分空气,则液面上方管内水银柱将______750 mm;若将此装置移到高山上,则液面上方管内水银柱将______750 mm。(后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AB分别是活塞式抽水机的进水阀门和排气阀门。当活塞压下时,打开的阀门是_______;当活塞提上时,打开的阀门是_______,在外界______的作用下,水从进水管通过进水阀门从上方的出水口D流出。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水抽出来。

19.1)窗外有风时会看到窗帘“飘”到窗外,这是因为,在气体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_______,当窗外有风时,加快了窗外空气流速,压强变得比室内________,于是窗帘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推倒窗外。

20.运动会上,礼炮打出的彩纸绚丽多彩,十分漂亮,小明发现纸片质量不同,运动的远近不同。

(1)纸片由于受力且具有___________所以纸片会飞出去。

(2)他找来风扇、质量不同但其它条件相同的木块等来进行实验。实验发现:其它条件相同时,质量越大的木块越难被风吹动也就是说: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发生改变;质量越大,惯性越___________

(3)礼炮打出的彩纸,假设出炮口时速度相同,在无风的情况下,质量小的纸片飞得更___________(填“近”或“远”)

(4)越来越多的自行车车身开始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制作。这样的自行车与传统金属车身的自行车相比、惯性更___________使车辆操控性更强。

(5)请你列举一个生活中惯性与质量有关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图简答题(213分,224分,共7分)

21.作图:

如图所示、一辆车静止在斜坡上,请你画出车所受力的示意图。

2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高铁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高铁具有安全、快速、舒适等诸多优点,因此高铁是目前中国公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高铁一般采用双线,来往列车可以各行其道。如果两条线路之间的距离过小,由于车速快,列车错车之时,两个列车的车厢可能会撞在一起。而线路间距过大,使得填筑路基宽度加大,会成资源浪费。经过大量的试验及计算,确定高铁两条线路之间的间距采用5m。中国高铁目前采用的是无缝钢轨,这不仅消除了列车行驶中因铁轨缝隙产生的“咣当”声,还可以避免脱轨的危险。无缝钢轨是把25m长的钢轨焊接起来连成几百米甚至几千米长,然后再铺在枕木上(如图甲),从而避免钢轨陷入泥土中,同时无缝钢轨能够减小与车轮间的摩擦。列车高速运行时,空气阻力会变得很大,且空气阻力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因此常将列车设计为子弹头型(如图乙),从而大幅度提高运行速度。

1)列车设计成子弹头型,目的是 ___________

2)列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时,列车的动力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此时窗外的气压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窗内的气压;

3)对向列车错车时,两个列车的车厢可能会撞在一起的原因是列车间空气流速加快,列车间的气压 ______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

五、实验探究题(233分,248分,259分,共20分)

23.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过程中压强计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反映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___________两组实验对比,可初步验证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小明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如图甲所示,左、右两盘各放上5g砝码,松手后,发现本块静止。在继续实验时,不小心把右盘砝码掉到了地上,小雨惊奇地发现,木块仍然静止。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小雨又提出了如图乙、丙两个方案,应选择方案___________进行实验更合理。

(3)用选择的方案继续进行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二力平衡时,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小雨认为探究结果不完整,还缺少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_,用剪刀将图丁中的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___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

(4)上述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并完善实验方案,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类比法B.缺点列举法C.分类法

(5)请画出图丁中轻质硬纸片所受力的示意图。

25.探究滑动摩擦力:

(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①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___________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1

如图乙,在木块上加放砝码,重做上述实验,记下弹簧測力计示数F2

②发现:F1。这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请你画出图乙中木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2)进一步探究

完成上述探究之后,小雨又想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是否有关?

小明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小雨认为小明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丙,以速度v1进行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3

如图丁,再以速度v2重做上述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4

①发现:F3=F4。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大小无关。这就通过实验反驳了小明的猜想。

②上述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一猜想一___________一得出结论。

③某次实验中获得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力F与运动时间的F-t图象如图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运动时间tv-t图象如图己所示。当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3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

六、计算题(267分,279分,共16分)

26.共享单车打通了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某品牌共享单车如图所示,它的质量为20kg,车胎着地总面积为50cm2。自行车支架的着地面积、车胎受力形变等因素忽略不计。求

(1)该单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某同学在水平地面上骑行单车时,单车对地面的压强是1.6x105Pa,该同学的质量

27.一个鱼缸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内盛有0.1m深的水。求:

(1)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强

(2)鱼缸的底面积是2x10-2m2,水的质量是2.5kg,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力

(3)鱼缸的质量是1.3kg,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多大?

答案:

一、单选

1-10D  B  A  B  C    B  D  C  B   C

二、多选

11.ABD   12.BC   13.AD     14.ABD   15.A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6. . 亚里士多德    ②. 伽利略    ③. 牛顿

17. . 乙    ②. 压力    ③. 平衡力

181)①. 750    . 小于    ③. 小于  (2B    A    大气压

19.小    小

20. 惯性     不容易    大   近   小     货车不允许超载

四、作图简答题(213分,224分,共7分)

21.

22. . 减小空气阻力    ②. 等于    ③. 小于    ④. 变小

五、实验探究题(233分,248分,259分,共20分)

23. . 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②. 甲、乙    ③.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就越大

24.摩擦力   丙   作用在同一物体   运动   B   

25.匀速直线   压力    速度    实验反驳

1 2

六、计算题(267分,279分,共16分)

26.(1) 40000Pa   (2)60kg

27.(1) 1000Pa   (2)20N     (3)1900Pa

作者简介:周玲妍,胶州市第二实验初级中学物理教师,现担任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获得“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优秀专业人才,胶州名师,胶州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获“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多次出示“青岛市公开课”。

教育感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梦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