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摘类型
文摘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按编写者和按内容分类是常见的两种方式。按编写者分类,文摘可以分为作者文摘和文摘员文摘两种。这种分类方式被专业的信息研究机构广泛采用。
作者文摘是一篇由文献作者亲自撰写的简短文章,通常被称作“摘要”。它与主要文献同时发表,置于标题和正文之间。作者文摘在准确、完整地报道国内外学术成果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摘员文摘,也称第三方文摘,是一种客观表述文献主要内容的摘要形式。该文摘形式具有结构统一、质量可靠等特点,但费用较高,同时要求文摘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存在信息损失的风险。
根据文献内容的不同特征,文摘可以被划分为三类: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指示性文摘。按照内容特征对文摘进行分类是应用最为广泛、最实用的分类方法,同时也是学术领域最为普遍接受的分类方式。
报道性文摘是通过对一篇文献进行深入语义分析和概念综合,最完整地概括了原文献的所有事实信息,包括研究对象、工作目的、主要结果及研究性质、方法、条件等各种信息。这种文摘通常适用于研究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报告等文献。以论文《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为例,作者提供的摘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对象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工作目的为探究其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主要结果是通过采用样带法和GIS技术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的碳储量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碳储量变化趋势不同,并且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通过对1970年以来六次森林清查资料的分析、森林生物量实测数据的统计以及对分树种、分龄组的生物量蓄积拟合关系的运用,可以得出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我国森林植被的总碳储量在六次森林资源清查中分别为3.8488PgC、3.6960PgC、3.759PgC、4.1138PgC、4.6563PgC和5.5064PgC,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80年代以来植被碳储量净增加1.8104PgC,显示出我国森林植被在80年代以来一直具有明显的碳汇作用。从碳密度的变化看,7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增长了3.001mg/ha,其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碳密度分别增长了5.2871mg/ha和0.6022mg/ha,而成熟林碳密度却降低了0.7581mg/ha。这表明,中国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主要来自于人工林的贡献,而且随着幼龄林和中龄林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的增长,中国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此外,我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主要集中于东北和西南地区,平均碳密度以西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为大。这种空间分布规律与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干扰强度密切相关。
本文摘要是一篇典型的报道性文摘,全面介绍了原始论文的研究对象——我国森林清查资料中的碳储量数据,并采用了生物量蓄积拟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得出了自1970年以来各次清查的平均碳密度增长情况,以及两个重要结论:我国森林的碳汇功能主要来自人工林贡献,以及我国森林平均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干扰密切相关。
通过阅读文摘,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结论和数据,而无需阅读原始论文。文摘可以独立使用,准确地表达原始论文中的实质性内容。然而,如果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研究过程,读者仍需要查阅原始论文。
指示性文摘是一种简明概述,可以明确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和内容梗概。通常被称为“内容简介”或“内容提要”。通过指示性文摘,可以确定原文献的行为状态。指示性文摘可以定性地指出文献所探讨的对象、目的、角度、方法和主要结论,而不必定量报道其具体内容。
指示性文摘主要通过对一篇文献的各级标题和前言、结束语等进行分析和参考,而不需要进行深入的语义分析。例如,文献《信息安全综述》的摘要属于指示性文摘,其中介绍了密码学、可信计算、网络安全和信息隐藏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并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信息安全问题的建议。
指示性文摘通常只列出原始论文的内容,而没有具体展示这些内容。读者需要通过这个提示去寻找原始论文,并从中提取所感兴趣的信息。然而,对于一些主题比较广泛、难以区分主次的论文,例如综述、述评、书目、会议录或论文集的综合着录、图书简讯、手册、进展报告、数据汇编以及纯理论性文章,这种文摘形式仍然被广泛采用。
报道性文摘的长处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和真实的事实信息。它能够提供替代原文的部分信息,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2.2缺点然而,编写和使用报道性文摘进行文献主题标引时相对较为繁琐。这是其缺点之一。
指示性文摘则刚好与此相反。
因此,一种常用的文摘形式是将报道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相结合,形成一种混合的报道指示性文摘或半报道性文摘。在这种形式中,高信息价值的部分采用报道性文摘形式呈现,其他部分则采用指示性文摘形式呈现。这种混合形式不仅指出了文献的内容范围,还揭示了文献的核心内容。在学术论文中,摘要作为毕业论文结构要素之一,也采用了这种报道指示性文摘的形式。例如,论文《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提供的摘要内容如下:
本文系统回顾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观点,并详细探讨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经验和模式。在各发达国家中,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多从法律规范、税收优惠、金融投资、财政补贴、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制定相应政策。而对于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现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三是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严重阻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因此,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管制力度,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低息贷款、技术推动、强制配额、国际合作等具体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碳汇,逐步以“绿猫”模式来代替经济发展的“黑猫”模式,挖掘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将低碳经济推向产业化发展。
本文摘要涵盖了原始论文的研究回溯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公共信息,并根据指示性文摘的要求进行了处理。此外,文摘还总结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并得出了“政府应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管制力度”的结论。这些核心内容被按报道性文摘的方式处理。论文的落脚点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在文摘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整篇文摘对原始论文的内容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反映。它不仅展示了原始论文的内容范围,还介绍了作者独特的研究基础和结论。此外,文摘还详细介绍了作者提出的具体措施。因此,这篇文摘是一篇写得不错的报道指示性文摘。
2、文摘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不同类型的文献所需的文摘也各有不同。综述文献的文摘应注明其所涉及的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并传达这些重要信息给读者。述评文献的文摘应该清晰地指出其所限制的学科范围和论述深度,同时要说明所包含时间范围,即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综述和述评文献都适合编写指示性文摘。
会议录、论文集、着作集通常是单一主题,但也有多个主题的情况。对于前者,可以编写一篇总的指示性文摘,概述整个会议录、论文集、着作集的内容范围和包含的论文数量;对于后者,则可以根据主题类型分门别类地编写文摘。对于其中有价值的文献,应逐篇编写报道性文摘,以便更好地传达其价值和意义。
学位论文通常包括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探讨的问题比较专业和深入,阐述系统而详尽,篇幅较长,因此适宜编写报道性和指示性文摘。对于那些难以缩减核心内容的研究成果,可以简要描述其主题和理论,但需要详细描述作者所强调的技术或理论的具体方面和推论。因此,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性文摘可以相互补充,以展现论文的核心内容。
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是文献中的重要类型,它们适合编写报道性文摘,以叙述最新内容为主要目的。文摘的内容应该包括前提、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要素。其中,目的、方法和结论应该详细描述,其他要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化或省略。
转自民参军在线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