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是直接影响其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意义上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发现问题并确认研究对象、开始思考和准备学位论文的前提性步骤和关键性环节。许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所以质量不高、创新性不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出现在这一前提性步骤和环节上。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论文选题盲目求“大”,忽视了选题的针对性、可行性以及自身学术能力的局限性
论文选题盲目求“大”,这是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中较多存在的问题。在许多硕士研究生看来,似乎“大”的选题才能够体现出选题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才能够证明自己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并不是说硕士研究生不能选“大”的选题,“大”的选题确实能够展开多方面的探究,比如,“教育价值的再研究”,就是一个包容量较“大”的理论性和学术性选题,但这样“大”的选题,并不适于做硕士学位论文。因为,这样的选题范围过大,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是对我国的还是国外的“教育价值”再研究?是对古代、近现代的还是当代的“教育价值”再研究?如此大的范围,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讲,是很难驾驭的。再就是“再研究”什么?是“再研究”教育价值的本体论、认识论还是实践论?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虽然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是一般性的专题研究,或就专题的某一方面进行深人探究。而如此“大”的论题,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讲,其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材料收集存在困难,即使是展开基本的论证,也存在着思维能力的局限。如果仅能整理众所周知的相关资料、重复他人反复讲过的观点,最多只能写出一篇平庸的学位论文。
2.论文选题盲目求“新”求“异”,误解选题的学术前沿性,局限了创新性
盲目求“新”、求“异”,也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中较多出现的问题。很多研究生认为,选题“新、异”,才能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才能表明所确认的研究对象与众不同,才能使论文具有创新性,其实,这是对“学术前沿性和创建性”的一个很大的误解。不可否认,“新”的问题能够引发“新”的思考,而且也容易站在学术的前沿,并且也存在着获得与众不同的“异”的结论的可能性,但问题是,许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所追求的“新”和“异”,并不是上述意义上的“新”和“异”,只不过是一些“冷僻偏窄”的题目,表面看起来“新、异”,事实上仅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简单组拼或嫁接,而不是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合理整合。如此种种的“求新求异”,不仅不能体现论文的学术前沿性,即使是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也难以让人信服,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论文的创新性。
3.论文选题过于平淡,不敢涉及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体现不出应有的开拓性
与前两种情况相反,有些选题确实过于平淡,缺乏应有的前沿性、挑战性和开拓性。比如,“学校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这一选题,不能说没有价值,但也确实一般。这样的选题,一是容易避重就轻,把理论和学术问题转变为技术性的或应用性的问题;二是容易泛泛而谈,研究对象就模糊不清了,甚至会陷入自己在研究什么都不清楚的尴尬境地,论文很难具有前沿性、挑战性或开拓性。当然,硕士生学位论文,特别是文科的硕士学位论文,也确实很难做到每一个选题都具有创新性。但选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挑战性和开拓性,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应该不是太困难的或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前人已经提出、已经做过但还没有解决或目前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的问题,仍不失为具有前沿性、开拓性、挑战性的选题;再比如,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新视角或新方法,把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向前推进,这样的选题仍具有创新意义。
二、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上述问题,决非偶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研究生导师的因素
研究生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高低,导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导师的学识、研究能力和水平,导师所具有的前沿性研究视野以及所具有的开拓性和挑战性的学术勇气及品格等,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确认、研究兴趣的产生以及研究的前沿意识和展开研究的精神品性等。这些方面对于研究生是否敢于选择具有前沿性、挑战性和开拓性的选题,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次,导师的“把关”或"甄选”,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如,哪些研究领域是具有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哪些领域是具有前沿性、开拓性、挑战性的,哪些领域对硕士研究生来讲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哪些领域没有再展开深入研究的必要或缺乏研究的价值等等,导师就上述方面的问题向研究生提出可能性、务实性和可行性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一是可以避免研究生的选题盲目“求新求异”,误解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涵所指;二是避免研究生在选题上盲目求“大”,忽视自身的研究能力的局限性。
2.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因素
研究生课程设置也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远题。目前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间题:首先,部分课程内容反映不出本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龙其是一些学科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和尚存争议的问题及边缘学科或跨学科性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很少能够及时地、迅速地反映到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其次,研究生选修课程、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等性质的课程,在设置上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研究生选修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扩大知识面及进行相应能力培养,但事实上,这些课程却成为研究生累积“学分”的课程,而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等性质课程的开设,不仅存在着组织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也存在着质量差和数量少等问题。总之,由于课程设置上的诸多缺陷,致使研究生在接受教育期间,缺乏必要的研究意识、探究专业前沿性问题的意识,研究的思维视野不够宽广,从而影响了研究生研究方向的确立及论文的选题。
3.研究性信息资料获得和占有方面的因素
研究性信息资料的丰富性、宽广性以及即时性,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事实上,研究生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能力的提升以及研究视野的拓展和研究敏感性的养成等,虽然与导师的指导以及课程的设置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如果研究生不能够及时而广泛地获得关于不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不同研究领域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等前沿性、开拓性和挑战性的研究信息和相关资料,那么,研究生的研究视野就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拓展,研究问题的意识,特别是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就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激发和养成。因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已达到的水平等,就可能成为研究生思考学位论文选题的盲区。
4.科研调练的因素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所以出现诸多问题,与研究生缺乏充分而严格的科研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虽已经导师的“甄选"或“把关”,但导师不能也不应该替代研究生确认学位论文的选题,这就要求研究生个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判晰能力,能够以自己的思维判断自己的远题是否具有前沿性、开拓性和挑战性,是否具有进一步展开研究探索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可行性。当然,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必须经过充分和严格的科研训练,比如参加导师的课题、经常性地撰写研究性综述报告、调研报告、科研小论文等。但事实上,研究生在接受教育期间,缺乏这种科研训练,所以其不良后果首先就在选题上明显地表露出来。
三、关于提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几点建议
基于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应该从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的质量这一视角来思考,所以,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学科建设,培植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表面上看来,硕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似乎与高水平学科建设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事实上,高水平的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直接影响着硕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其一,高水平的学科,不仅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活跃在学科前沿,而且学科的学术研究队伍的整体水平也高,在这样高水平的学术环境中,研究生不仅能够即时地接触到学科研究的前沿,而且能够习染研究的敏感性,这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有着极大的帮助。其二,在高水平的学术氛围中,研究生不仅能够逐渐掌握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且能够养成科研的习惯和性格,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其三,研究生能够有较多的科研训练机会,融人到课题研究的梯队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研究生研究的经历和经验。拓展研究的视野,而且能够逐步增强研究生驾驭课题研究的能力和信心,这对于研究生敢于选择前沿性,开拓性和挑战性的选题,有直接的影响。另外,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必需,这对于研究生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学科研究的国际态势,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2.改革”一对多"的培养方式,实行集体指导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一对多”的单个导师指导和培养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研死生培养的现实需求。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所以出现前文所提及的诸多问题,与这种“一对多”的单个导师指导和培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把好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质量,必须对“一对多”的单个导师指导和培养方式加以改革,实行集体指导和培养的方式,导师组共同协商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问题,避免由于导师个体的研究水平的局限而降低研究生培养质量。
3.突出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性和前沿性,重视课程设置的个性化
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关注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而且要通过前沿性的课程设置,引导研究生主动关注本领域以及跨学科综合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最新研究动向。使研究生通过研究性和前沿性的课程设置,获得前沿性研究的最新信息,产生前沿性的研究意识,能够时刻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积极自觉地把握学术研究新动向和新趋势,这对于研究生确立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有着关键性的引领意义和价值。
形成县有个性化的研究品格、个性化的研究方向、个性化的研究视野及获得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依据研究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方向,设置具有弹性化的课程,使研究生的“个性化"得以凸显。所以,在其体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上,首先,可以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来组织不同的课程;其次,同一门课程,也可按照对研兖生的不同要求,对其所学有所侧重;再次,按研究生不同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开设学术性讲座、讨论或研讨等不同性质的课程。
4.改善研究生获得科研信息的条件,重视研究生的科研训练
研究生科研信息的缺乏,已经极大地局限了研究生的科研视野,所以改善研究生获得科研信息的条件,应该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加以思考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是成立信息资料中心,建设和改善学校网络系统,为研究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二是为研究生提供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让研究生体验学术研讨的过程和氛围,学习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三是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比如,让研究生多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经常性地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报告;撰写科研论文等。让研究生熟悉如何申报科研立项、如何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熟悉如何确立论文选题及展开研究的逻辑框架和所选用的技术方法等等。通过这种较为充分和严格的科研训练,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以及论文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转自研究与方法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