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研究方法(一)
2024/7/11 14:05:06 阅读:106 发布者:
一、引入调查方法
这一部分强调一些在实地调查的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中所使用的最为普遍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它们主要特征的评论。此外,在下文中还有一个关于问卷调查的简要介绍,因为它经常与访谈一同使用,并且在有些情况下会产生相似的数据。这并不是穷尽地列举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有无数种,我们建议你就进一步的内容—一更为具体的,与每一种方法相关的信息,特别是统计分析—参考一本研究方法的书,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很专业的,而且很有深度,所以在选用这些方法前,应该进行相关的查阅。这里的要点是简要介绍那些对于许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研究来说很普遍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类型的访谈技巧、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以及特定类型的文件分析。下文介绍方法的顺序并不代表偏好、复杂性、有用性的顺序。你需要根据你的研究问题,在选择用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方法之前,认真地思考。本书中对于方法的简要描述就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起到帮助。
二、访谈技巧
访谈是一种在学生中间非常流行的方法,尤其是精英访谈,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给它更多的篇幅。我们可以使用四种广泛类型的访谈技巧: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集体访谈。访谈资料可以以定量的方式(非结构化访谈除外)收集,也可以以定性的方式收集。在介绍访谈方法之前,我们应该指出一些一般的观点:
(一)比较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在你的研究中将访谈作为唯一的方法来使用,而应该与其他调查方法一起使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现象,能够确保一个更为接近你的研究对象的平衡的途径,而且很可能会使得事情更加清楚明白地显现出来(参见下文“方法的三角测量”的内容)。
(二)访谈方法对你来说真的合适吗?你就是那类适于进行访谈的人吗?如果与(重要的)陌生人见面这个想法会让你充满恐惧,那么你恐怕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对你研究项目的论题和研究问题来说具有很明显的意义。
(三)学生面对的关于访谈的最大的问题是接近个人、公司或机构。这是一个需要你在开始研究之后尽早考虑的问题。写信给预期的访谈对象并从他那里得到回复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你在研究计划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四)要确切地知道访谈对象能够给你多长时间,并以此为依据安排你的访谈。
(五)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便准时抵达目的地,你当然不会想让别人—通常是非常繁忙的人—等你,而且你也不希望在到达采访地时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确保你做好了准备工作并找出实际的访谈地点。
(六)确定你携带了所有适当的装备(包括一支以上的笔),并且你已经很熟悉所使用的录音设备,你和你的访谈对象一定不想在访谈一开始就将时间浪费在手忙脚乱地设定设备上。如果你想对访谈进行录音(当然,你应该询问访谈对象而且他也明确地表示了同意),那么为了得到完美的音质,最好的录音设备应该是一个MD(mini-disc recorder,迷你光盘播放器)。如果要求不那么高,一个高质量的录音机也足够了。是否要对访谈进行录音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没有录音的情况下访谈对象可能会更加开放并且谈的更加具体,但是这使得参考这次访谈并记录访谈内容变得有一些困难。
(七)在访谈结束后,应尽快听录音或看谈话记录并对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讲述的内容保持一个最清晰的印象,并且这时是理清任何在你的笔记中所泄漏的内容的最佳时机,“趁你对访谈的印象还很深刻的时候”。
三、结构化访谈
结构化访谈,正如它的名字所指出的那样,在其设定方式上是最为严格的,也是最不灵活的。预先确定的问题会按照一个特定的顺序提给访谈对象然后记录下访谈对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或者用电子设备记录,或者用笔记录):对其他访谈对象重复同样的过程,并将得出的结果或发现彼此之间进行比较,并根据具体的问题对这些结果或发现进行分类,以及进行统计学上的汇总。通常,研究人员会以面对面的方式与访谈对象进行交谈。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来进行结构化访谈。在这种情形下,访谈对象会从访谈人那里得到同样的提示,而且访谈对象不大会偏离访谈的脚本或日程表。所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封闭性”的,也就是说,访谈对象只有固定的几种回答,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对从回答中得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处理。这一技巧与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调查非常相近,在这两种方法中,对于预先确定的问题的回答都写在特定的部分而不是以口头的方式给出。结构化访谈的主要目的是达到高度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因而能够使它们之间的比较变得容易,这种比较是以回答的形式进行的。而结构化访谈的缺点是这种方法不灵活,而且它不是被设计用于处理非预期问题的。从正面的角度看,与非结构化访谈——甚至是半结构化访谈—一相比,你不需要具备那么多的访谈技巧,因为在结构化访谈中,你有一张“指示图”个相当严密的草拟的问题列表—能够指导你。正是这种设计能够确保你相对一致地传达问题和提示。而从负面的角度看,由于这一类型访谈不灵活的本质,你可能会错失发现重要信息的机会。
四、半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
从结构化访谈退一步就是半结构化访谈,或者叫深入访谈,在这种类型的访谈中,你作为访谈者要记住一些问题(但问题总共不应该超过10个,为了方便控制起见),这些问题是你想要向访谈对象提出的,但这些问题不用非得遵循特定的、预先确定好的顺序。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可能是最为普遍的访谈方法——的优点是它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而且允许访谈者在访谈的过程中追寻那些非预期的调查信息。半结构化访谈的结果和发现仍然可以相互比较、相互对照,甚至是转换为统计数据。在非结构化访谈中,研究人员有一个随机的概念列表或松散的问题列表,他或她在访谈过程中会将这些概念或问题转换为自发性的问题。非结构化访谈的另外一个相对普遍的版本是所谓的“口述历史”(oral history)访谈,在这一类访谈中,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访谈者积极鼓励访谈对象去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并“叙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他们同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非结构化访谈在一个研究项目最开始的阶段会很有帮助,因为它能够展开调查的途径,包括非正式讨论,之前可能都没有想到过。然而,运用非结构化访谈收集到的答案和数据是不具备可比性的,因为每一个访谈的内容都可能会非常不同。
五、集体访谈或焦点访谈
集体访谈通常会涉及研究人员和一个由特定人员组成的集体,例如,一个特定年龄段的(青年)、特定社会经济背景(工人阶层)或特定种族背景的集体。集体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可以是半结构化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也就是说,或者以定量的方式,或者以定性的方式。然而,你作为研究人员的角色会有些不同,因为你现在更像是在扮演“一个调停者或推动者的角色,较低程度上扮演一个访谈者的角色”。这里的想法是发动集体成员之间的对话并由你所提供的话题进行引导,而不是在一对一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访谈。访谈具有很多的优点,尤其是如果你意识到单纯地依靠由它们所产生的数据是有缺陷的时候。访谈可以为其他地方没有印刷或记录的数据提供信息,而且访谈对象可以帮助诠释复杂的文件、决定或政策。此外,访谈对象—尤其是在精英层次的—可以为你提供更进一步的联系人。这就是有时被称为“滚雪球”的技巧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特地询问访谈者他们是否可以指定任何有帮助的联系人,因而使得你能够以访谈对象的名义接触一些重要人物,而不必进行冒昧的拜访。
六、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与其他方法一尤其是一种或更多种访谈技巧一结合使用的时候是最有效的。简言之,问卷调查是发送给具体个人的个问题列表:如果你很幸运,这些个人会给你反馈。至关重要的是问题要清楚、没有歧义,并且易于理解。如果一个回复者只是稍微地对一个问题产生了误解,那么他的答复很可能对你来说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而且首先这个人就不大可能会回复。如果一些回复者对一个问题产生了不同于彼此的理解,那么你就很难将他们的回答进行比较。记住,与面对面的访谈不同,你不可能在旁边向回复者做任何的解释,这些回复者只能依靠摆在他们面前的信息进行自己的理解。这可能会是一个优点,因为他们的回答不存在“访谈者效应”,也就是说,你的个人特征(社会经济背景、性别等)将不会影响回复者的回答。要试图避免引导性问题,还要避免那些似乎给回复者留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在设计关于敏感事物的问题之前,应该有一个简要的概括,“解释问题与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向回复者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资料。在问卷调查中,应该按照一种逻辑顺序排列问题(你应该非常小心,要避免无意的重复,并且应该按照一个正确的次序安排问题),而且应该以一种对回复者来说很友好的方式进行陈述。这种类型的方法要求细致的考虑,而且最好是在你已经对你想要研究什么事物形成了成熟的、非常清晰的和准确的想法之后进行。如果你确实决定了运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你必须查阅一本相关的教材,或参加一个合适的课程,或者最好两者都采用。
转自义萌微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